海报是观众了解电影的第一印象
一张好的海报就像一件艺术品
充分调动文字、色彩、构图等元素
使观者进一步产生探究的乐趣
有人曾说
好的电影海报能给电影增色
更有甚者一张好海报价值万的票房
年一组海报让《黄金时代》未播先火
BBC直接列入威尼斯电影节最值得期待的电影
首款泼墨版海报尽显文人墨客和乱世浮萍
而这款笔锋版本
带着残酷的诗意
显示出那个晦涩的年代
而最令人尖叫的莫过于美国版的海报
金色的笔锋里站着一个小人
旁人看似简单而近乎萧条如废铁般的人生
灵魂却丰裕如黄金这就是那个时代黄金时代
而无论是日本版、韩国版或者台湾版
都融合了本地的文化特色
而在年《我在故宫修文物》一组海报当中
乍看是一组文物细看却可以发现缺口处
都镶嵌着一位小小的修复师
这便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
看完这些你可能要反驳说电影本身就好看
但这两部电影更多的人却在说电影配不上海报
而以上这些海报都出于黄海之手
年毕业于厦门大学
年创办竹也文化工作室
也是在年的时候
他为姜文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
创作了自己的海报处女作便惊艳四座
在中国千篇一律的明星大特写的海报
黄海第一步便是打破这个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