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12月6日讯退潮之后,石老人海水浴场宽阔又平坦。一帮大爷、大妈们拿着铁锨在海边不停的挖,他们到底在寻找什么宝贝?很多市民和游客都在旁边看热闹。 原来大爷大妈们找的这种东西叫“海知了”,这种海货小编平时还真没见过,看上去就像是虾虎的头部。据了解,“海知了”属于蝉虾的一种,是青岛、日照近海的特产,这几年随着海洋保护力度的加大,在海水浴场也能零星发现。 别看长得丑,海知了经锅煎炒后,入口香脆无比,鲜美异常,富含钙磷钾等矿物质,在一般的饭店吃不到这种美食。由于产量极少,肉质又比较鲜美,所以极为珍贵。 海知了在大海中以鱼、蟹、虾等生物吃剩下的肉渣为食。海知了在进食时会从沙子里冒出头,有肉渣飘过它们就吃食,肉渣随洋流飘走,它们也不会去追赶。 据说,海知了需要在大海中生长5年,才能够达到上餐桌的个头。 虽然说可以吃,但这样任由市民去挖去吃,真的合适吗?如此“挖掘”是否会破坏海滩的风貌?又会不会让“海知了”越来越少,甚至破坏生态环境? 不少网友表示希望不要再扩散有关“海知了”的消息,也不要鼓励大家都去挖。也有网友称这种“海知了”并非蝉虾,而是一种叫做“解放眉足蟹”的生物。 “解放眉足蟹,不是蝉虾。是刚恢复的物种,七几年在青岛地域性灭绝,现在刚恢复四年,四年前开始出现,它们对于沙滩有很好的维护作用,这样报道之后,它们又要面临地域性灭绝了。”——网友 网友们说的到底是否真实情况?记者再次来到石老人海滩,发现三五成群的市民比昨天更多了,他们正在海滩上寻找“海知了”的踪迹,大部分都拿着大铁锨和水桶,一大早的收获还不少。 带着问题,记者咨询了黄海水产研究所的专家周丽青。 专家:解放眉足蟹是珍贵的海洋生物 经专家鉴定,“海知了”的学名确实是“解放眉足蟹”,在山东,最先发现它的地方是烟台,后来是日照,最近才在青岛的海域上发现。 “我在日照看到的是整个鳌是黑色的,这边的旁边发白,这是雌性的,像是生殖器还有游泳足,都是雌性所特有的。”周丽青说。 连续挖掘导致资源下降 专家介绍,这种解放眉足蟹实际上存活的范围较窄,并对其栖息的沙滩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是一种介于虾和蟹之间的珍贵海洋生物。 “一般都是位于低潮区的细沙这样的地方,生存比较好一些,它对低潮区的细沙起到了疏松清洁的作用,由于它的营养价值比较好,村民对它就有大量的采挖,连续多年这种地毯式挖掘,使得解放眉足蟹的资源量就下降了很多,像在日照下降了70%多。” 低龄蟹遇“灭种”危机 解放眉足蟹与普通的对虾、梭子蟹不同,成熟期至少要两年,被端上餐桌的解放眉足蟹都是在3岁以上,因此解放眉足蟹资源一旦被破坏,很难修复! “像低龄的1到2龄的解放眉足蟹也遭到了很大的伤害,使得整个种群面临灭绝的危险,而且它对生态环境是有修复作用的,所以尽管美味,还是建议大家,不要去采挖。”周丽青说。 评论:让“海知了”长住岛城,善莫大焉! 一件小事引起了这么大的 专家说,“海知了”就像泥土中的蚯蚓,对疏松和清洁沙滩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善待这个小生命,让它在青岛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并成为岛城海滩一道新的风景线。 任何资源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我们不加约束地滥挖滥捕,“海知了”很可能就会再次从青岛人的视线中消失。青岛人都有赶海的传统,但是经过了生态破坏的教训,我们在赶海的时候更要尊重大海的规则,对自然保有一颗敬畏之心。 因此,出于生态环境和物种保护的需要,我们还是不建议大家去采挖“海知了”,而是让它留在沙滩,与我们共享这片蓝天和大海!(综合青岛电视台、青岛新闻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