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生存状况如何中渔科102号赴黄海

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m.39.net/news/a_6185488.html

半岛客户端记者韩小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生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却被严重挤压,海洋珍稀濒危水生哺乳物种如鲸、海豚等可爱的动物数量和分布区域快速缩减、甚至消失。5月24日,黄海水产研究所“中渔科”号渔业资源调查船赴黄海南部开展江豚种群数量与分布调查,航期预计10天。

江豚全部物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野生动物红皮书易危级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年,长江江豚种群因其种群数量快速下降,在IUCN濒危动物红皮书中将其由濒危级升为极危级;年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实际上,与长江江豚相似,海洋江豚同样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误捕和非正常死亡事件频发,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对黄渤海沿岸渔民的调研结果显示,目前黄渤海江豚的种群数量不及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20%,部分水域甚至不足5%,救助和保护形势非常严峻。

江豚俗称江猪或海猪,属鲸目、齿鲸亚目、鼠豚科、江豚属。它在中国沿海及长江中下游水域都有分布,是在我国分布最广的小型齿鲸类。中国水域的江豚一般可分为长江(长江亚种,N.phocaenoidesasiaeorientalis)、黄渤海(北方亚种,N.p.sunameri)和南海(印度洋指名亚种,N.p.phocaenoides)三个地理种群(亚种)。上述长江亚种和北方亚种归为一独立种—窄脊江豚(N.asiaeorientalis)的两个亚种长江亚种(N.a.ssp.asiaeorientalis)和东亚亚种(N.a.ssp.sunameri)。

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的支持与指导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院所承担了中海油公益基金会海洋环保项目“黄渤海江豚种群数量和洄游分布及其保护”,旨在通过项目的调查与研究,全面了解和掌握黄渤海江豚的种群数量、洄游分布、繁殖与生长、遗传多样性等,查明渔业生产对江豚损害的类型及程度,提出保护措施与建议,为黄渤海江豚保护区规划和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科学依据。为顺利完成项目调查任务,黄海水产研究所“中渔科”号渔业资源调查船于5月24赴黄海南部开展江豚种群数量与分布调查,航期预计10天,出海调查期间将采用截线抽样目视调查的方法对江豚进行观察,同时采用挪威SIMRADEK60和便携式EY60科学探鱼仪,取得鱼类空间分布数据,并采用YSI仪器现场测量表层水温、盐度、溶解氧、PH值,为有效开展中国近海江豚生态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基础资料。

“中渔科”号渔业资源调查船是黄海水产研究所新建的一艘以渔业资源调查为主,兼具海洋生物、海洋物理、海洋化学、物理海洋等调查能力的科学调查船。调查船总长42.8米,满载排水量吨,主机功率约千瓦,定员30人,续航力海里,自持力30天。船上设有渔业资源实验室、海洋生物实验室、海洋物理与化学实验室、声学评估实验室等,拥有包括底层拖网和变水层拖网系统、科学鱼探仪系统、船载多普勒海流仪等先进的船载调查与检测仪器设备,具备在近海开展海洋渔业资源及其栖息环境综合调查的能力。该船自年9月交付使用后,先后开展了仪器设备的调试和校正,近海渔业资源、环境等综合调查测试以及船员岗位适应性训练,达到了执行正式科研调查任务的能力,将成为近海渔业资源评估与环境评价、渔业资源种群动力学、渔业资源增殖与养护等研究的重要平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haia.com/hhqc/123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