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83860.html
/07/09/周四(年第24期,总第期)
为音乐而音乐的形而上学
——达尔豪斯《绝对音乐观念》及其启示
文丨黄海
原载丨人民音乐,年05期
音乐的形而上学研究在国内音乐学界并不受欢迎。然而,当我们试图洞悉18—19世纪德奥器乐音乐创作的历史脉络和美学历程时,达尔豪斯那一本本著作中谈及的音乐形而上学观念及其背后的错动点为我们还原出更为真实的美学-哲学-历史变迁。达尔豪斯早期著作中零星散落的这一观念为其学术迸发期打造的《绝对音乐观念》埋下伏笔,同时,此著作亦成为他学术思想构架的一部分。
《绝对音乐观念》在德国首版于年,年罗杰·卢斯蒂格(RogerLustig)将其翻译为英文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年初将刘丹霓博士翻译的中文版呈现给国内音乐学界,不期“洛阳纸贵”,但能泛起淡淡学术涟漪,“六点音乐译从”的良苦用心也能得到些许慰藉。
从国内现存的相关文献来看,自上世纪90年代,这本书的英文版已经在国内学者中传阅,研究成果中不乏对“绝对音乐”的深刻认识。作为一部集中讨论音乐形而上学观念的著作,同时又是达尔豪斯笔下的“绝对音乐”,其中大量的宗教、哲学、美学等概念和相关人物以及深层的哲学美学考量使这部著作并不容易理解。这本著作由十个章节组成,若依内容将其合并,第一、五、六章主要论述作为纯粹审美范式的“绝对音乐”;除末章外的其它章节主要探讨“绝对音乐”及其相关美学观念的历史变迁与创作实践。其中,涉及论题颇多,给予笔者启示的主要为以下三方面:何为“音乐美学”?音乐的形而上学和音乐的诗意诠释学。在此呈现,不揣浅陋,以期抛砖引玉。
一、绝对音乐观念下的音乐美学
自19世纪初“音乐美学”一词首次出现至今,音乐美学的核心研究对象仍旧徘徊于纯粹审美与价值判断之间。达尔豪斯早期的研究并未寻求到美学的明确概念。虽然鲍姆嘉通年《美学》的出版将美学论域划取在感知范围内,根据美学在18—19世纪的杂交特征,达尔豪斯仍旧认为:“美学并不是一个具备明确严格研究对象的封闭学科,更多是含义模糊、但又辐射深远的问题和观点的总和。”将其定义为感知的学科、艺术哲学和美的学科都显得狭隘和片面。然而,达尔豪斯却将“绝对音乐”与“音乐美学”划上等号,在绝对音乐观念下,达尔豪斯呈现出了作为纯粹审美范式的音乐美学。
达尔豪斯在第一章开篇呈现出似曾相识的学科境遇:“音乐美学并不受欢迎。音乐家不信任它,认为它是远离音乐实际状况的抽象空谈;爱乐公众畏惧它,认为这种哲学反思应当留给圈内专业人士,而无需让自己的心智被毫无必要的哲学难题所困扰。”当然,达尔豪斯理解旁人的眼光,话锋一转:“若是认为音乐中的审美问题遥不可及、虚无缥缈,远离日常音乐事态,便是大错特错。实际上,当我们平心静气地冷静看待音乐审美问题时,这些问题完全是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达尔豪斯将聆听交响诗前不愿意阅读文字解说和欣赏声乐作品时不在意歌词及剧情梗概的这种音乐审美范式定义为“绝对音乐”范式。他认为:“这种音乐美学非但没有在抽象的推测猜想中迷失自我,反而解释了日常音乐惯例背后鲜有问津、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