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才能再见

看完《釜山行》的时候,我正坐在开往杭州的疾驰的G上。

我长吁一口气,让思绪从丧尸围城、血浆四溅的紧张画面中剥离出来。坐在我右侧09A靠窗位置上的是个在给家打电话的学生,泛黄但整洁的球鞋、大包大包的土特产、月饼和水果都佐证了手机另一头是那两双皱纹渐布、慈爱有加的双目。前排是一位年轻母亲,给约摸3-4岁大的儿子剥着橘子,孩子嘴里的还没吃完,胖嘟嘟的小手已经迫不及待地接过母亲手里刚剥完的那一个。也许看电影之前,你很难把这些温暖的画面和丧尸联系到一起。

想用《麻雀》里唐山海对徐碧城说的一句话来开局:

「呼,活着真好。」

韩国灾难性电影在整个韩国电影市场比重并不算高,但每一部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奉俊昊导演的《汉江怪物》、《雪国列车》,到金成洙导演的《流感》,再到今天的《釜山行》,丧尸片也不再是美国人的专利。

电影《雪国列车》▼

和欧美电影不同的是,韩国灾难电影淡化个人英雄主义,重在强调在恐慌、无助和大是大非面前政府、公民和小人物们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芒(注:光芒中性,有光辉伟大,也有阴暗龌龊),这就是为什么豆瓣上有人评价看韩国电影,

“就像经历一次次绝望后的重生。”

《釜山行》也确确实实做到了,让你在充满希望的时候经历绝望,又在最后给荧幕前盯着的一双双充满绝望的眼睛留下一丝希望。延尚昊导演把这点做到了极致。一部优秀的影片不会给你在影院或者屏幕面前评点它的机会,而是时时刻刻牵动着观影者的心。

电影《流感》▼

人性本有偏差,但只有在真正的大是大非和无垠的绝望面前,人性才会得到试练。

电影刻画了男一号和他的女儿、男二号硬汉夫妻CP、列车司机、棒球队员CP、老太太姐妹组合以及彻头彻尾的大反派官僚大叔等无一不是人性上带有缺憾的角色。

很多影评都在说最险恶的不过人性,当官僚大叔怂恿一群被丧尸吓破胆的普通乘客紧闭车厢通道门不让男主一行人通过的时候,当被曾经“至亲至爱”的人类同类视为异类被驱逐车厢的时候,当棒球队员让拉拉队女友留在“同类”身边,女友说的“这里更吓人”的时候,导演安排了一次次人性的拷问和筛选。

有人说男主是自私的代表,但这何尝不是一个在充斥阶级斗争的社会里因孱弱而自我保护的小我。事实证明,在大是大非的抉择面前,男主经受住了良心和上帝的拷问,他保护女儿、和硬汉大叔并肩作战,并在最终为信守对硬汉大叔临终前保护他妻子的承诺,舍身成仁。唯一的遗憾是,在最终男主即将进化为完全体丧尸的时候,脑中的回忆也始终没有出现妻子的身影,但他毕竟是笑着走的。

棒球队员更像是我们这一代90后的缩影,如果没有来自大环境的迫不得已,原本可以活的像偶像片里的主人公一样潇洒不羁。可严酷的现实让他不得不坚强,从男主在阶梯上跟他说“小子,振作一点”,就注定了他的命运。最后,在女友不幸变成丧尸后,那心中唯一坚持下去的信念,之前所有的冷静、沉着和坚强,都在这一刻土崩瓦解,甚至已经绝望到怀疑生存下去的意义,不过,最后的他应该还是幸福的,嗯,死在女友的嘴下。

那让人咬牙切齿的官僚大叔自然罪不可恕,死有余辜,但在尚有一丝意识的时候,从他嘴中说出的“求求你,送我回去,我妈妈还在家里等我”可以看出,即使再可恨之人,也该有可怜之处。延尚昊导演最妙的处理是这位官僚大叔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神已经和丧尸无异,空洞、迷茫,让观众可以自行揣摩这时候他原本应该是一种带有怎样色彩的眼神。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影片中接连出现为救同胞而献身的场景。第一个场景是老太太姐妹中的姐姐,这位为子女操劳一辈子却孤孤单单的老人(从妹妹最后和丧尸老太太对白中了解)。导演也让这位代表了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的老太太在变成丧尸后,仍然留有一丝心智(影片中老太太并没有像其他丧尸一样张牙舞爪),与其说是感染时间未充分,我更愿理解成是导演有意为之。

除了深刻的人性塑造,在故事叙述的手法上也是成熟老练,匠心独运。电影先后用了多次铺垫。

1.小女主人公那首在学校想唱给爸爸听却停下的歌,最终爸爸没有听到,却拯救了自己和孕妇阿姨的生命。

2.那台硬汉的响着“韩国必胜”铃声的手机,映证了最后釜山惨重而又充满希望的胜利。

3.影片开头运猪车司机对政府的不信任,和政府让火车老司机停在大田的做法,都体现了导演充满政治意味,辛辣入喉的讽刺。

4.但导演已然在最后一刻,企图唤回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在听到小女主人公的歌声的时候,守城士兵大呼“有幸存者”,并争先恐后上去营救。

不得不佩服的是韩国电影人的工匠精神。大到男主角,小到为效果逼真舍命狂奔、各种夸张肢体抽搐动作层出不穷的群众僵尸演员,都让观众感受到满满的诚意。说到工匠精神,《黄海》男主角河正宇在影片中不到3分钟的打麻将镜头,就练了3个多月。金允石那地道的延边方言,更是让观众们大呼过瘾。

电影《黄海》▼

前文提到的韩国灾难电影叙述的中心思想–绝望中给你留着希望,同样也体现在另一部灾难电影《流感》中。与流感中最后一幕,军方对小女孩是否射杀的处决进行的天人交战般的镜头对比,《釜山行》的处理显然更为高明。用一首伏笔已久的歌曲来证明幸存者的身份,唤回还沉浸在绝望中的观众,并给冷冰冰的政府当局者形象也添上了些许血肉的味道。附歌词大意:

Alohaoe

珍重再见

alohaoe

珍重再见Ekeonaonanohoikalipo

幽暗的森林中传来花儿的芬芳Onefondembrac

在离别前ahoiaeau

给我一个深情的拥抱Untilwemeetagain

直到我们再相聚Oneembrace

在离别前ahoiaeau

给我一个深情的拥抱Untilwemeetagain

直到我们再相聚

难免有人吐槽影片在逻辑上的些许问题,比如丧尸的异变时间等(男主人公回忆了好久才变异,男乘务员组长当场尸变,最早潜入车厢作为第一位感染者的小姑娘潜伏了很久)。但如果用艺术的角度去思考影片,结合影片所要传递的思想来看,这些都是说不上bug的bug。我总认为,一部感性的影片用苛刻的理性思维去寻找bug,是一种极不人道、极不负责任的行为(讨论电影从不去知乎系列)。

给上几个我特别喜欢的镜头:

1.男主人公接到母亲临尸变前问候的

2.硬汉男二号很Man地阐释父亲的角色:

3.男主人公反复给前妻打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4.棒球队员女友收到棒球队员信息的欣喜若狂:

5.默默奉献,尽忠职守的列车司机:

6.男主人公女儿在即将尸变的男主角身后的绝望呼喊:

7.约定,再相逢:

在信息爆炸的当代,我们都不能保证当代的作品是否像《肖申克的救赎》、《基督山伯爵》那样能流传后世,甚至不能保证这些名著是否会在我们手中被淹没,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每一部让我们心里能得到一份震撼的作品,这就足矣。

“前方到站,杭州东站。”

“嘟。。。嘟。。。”

“喂”

“喂,妈,我到杭州了。”

“下雨吗?记得多穿点,感冒还没好呢。”

“知道了,你们保重身体。”

活着,才能再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haia.com/hhbz/95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