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m.39.net/news/a_5941620.html
你会因为什么去看一部电影?
导演?演员?特效?还是故事?
我倒是会因为一款海报走进电影院
喏,就是这部《平原上的夏洛克》
我们来看看海报上给到的信息:
首先,一定是两个男人的戏
人物打扮预示故事背景应该是在乡村
还有游荡的金鱼和半透明的池水
这引发了我的好奇:
或许是部浪漫主义题材?
这样的电影解读,是不是比干巴巴的剧情大纲好多了
该片讲述超英翻盖老房,好友树河来帮忙做饭,在买菜途中被车撞了昏迷住院,肇事车辆逃逸。超英和好朋友占义化身乡村侦探组合,骑着电动三轮奔走在华北平原上,踏上了追寻肇事司机之路的故事。
——来自《平原上的夏洛克》百度百科
与此同时,近期上映的一部老电影
也用新海报成功抢镜
▲这是原版海报
经过4K修复的《海上钢琴师》
请来了著名海报设计师黄海
以船窗、大海、满月、纽约、礼帽等元素
提炼出影片故事背景
重新勾起影迷对这部电影的记忆
▲黄海设计的中国区纪念版海报
观众不是设计师
只能用直觉来感知电影海报的好,或不好
但专业从事这行的JamesVerdesoto
则明白电影海报套路何在
▲Verdesoto操刀过《低俗小说》、《英国病人》、《训练日》、《十一罗汉》等电影海报设计
他在与《名利场》合作的视频中
就用色彩解读了各种电影类型片的套路
譬如大众喜剧片
最爱用“白底红字+剧照”的模式
突出人物关系和喜剧卖点
▲从年的《落难见真情》到年的《拜见岳父大人》,都是这种套路
黄色的海报背景+低像素剧照+醒目大字
那它多半是部小成本的独立电影
因为这类片子往往营销预算有限
只好用最廉价的黄色来吸引眼球
▲《阳光小美女》明显结合了喜剧片和独立电影这两种套路
至于动作片,通常是黑白两色+大头照
表达硬汉主角坚韧不拔的气质
黑白之中夹杂几抹火光,那爆炸场面少不了
▲从史泰龙、布鲁斯·威利斯到郭达森,可谓硬汉专属
悬疑片喜欢用蓝色
如果还有一个男人正在狂奔
那肯定又惊险又刺激外加点动作戏
这种街头狂奔的表现方式
最早可以追溯到年的电影《第三人》
科幻大片呢,则偏爱蓝色与橘色对比
如果在画面加入其他色相,如紫色、绿色
便是暗示观众这部电影“有些新东西”
——《银河护卫队》就是个好例子
这部漫威大片虽然背景也在太空,但与《星球大战》这种史诗类宇宙电影都不一样。
看完Verdesoto的色彩归纳大法
再来看看ChristopheCourtois的拼接大法
他从色调、构图着手
把那些设计语言相似的电影海报拼在一起
更为直观地展示了
好莱坞类型片“套路复读机”这一本质
那种眼睛被蒙住
可能主人公遇到法律不公
将会有一场严肃审判
两人背靠背的
小妞电影和爱情喜剧片常用
以展示伉俪/兄弟姊妹情深
出现两条大长腿的
多半是不可描述的R级性喜剧
小孩子就不要看了
这种背影杀的
主角不是风衣就是帽子
当然还有一身武器和动作绝技
大眼睛特写,心理惊悚片没跑了
唯一例外可能是阿凡达
但它适用于Verdesoto色彩归纳法
蓝色+绿色=有点不一样的科幻片
出现动物的,然后又是蓝白色调的
别猜了,动物主题电影
自然纪录片也是这种
简洁的字体+蓝白色
云端+沙滩+漂浮在半空中的人物特写
一大波回忆杀正在向你走来
穿红裙子的女人
当然是俏皮万人迷的大女主戏
同场会跟一位资质平平的男主角
发展出一段罗曼史
尽管海报套路如此相似
但我们必须指出,这仍是最直截了当
让潜在观众迅速get到电影在讲什么的设计公式
特别是,很多电影会产出N版海报
一方面既满足导演个人的审美趣味
一方面深入各个国家、语言市场,完成宣发
那电影节海报呢?
我们翻看了奥斯卡、戛纳、金像、金马历年来的海报
似乎也存在某种规律可循
金鸡百花奖海报
放在往年肯定是负面教材
至于有多丑,我们就不再拖出来吊打了
▲亿元票房男主角惨变赌场代言人
好在今年有设计师鞭笞和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