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亚非大陆桥rdquo中

“亚非大陆桥”---中国对外新战略设想

first

八次危机

注:本文摘录自中国人民大学温铁军教授《八次危机》一书,该设想提出于年秋。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与该文中的设想高度一致,决策者是否采取了温教授的设想,我们不得而知。同样是在该书中,温教授预言了中美经济的脱钩。读完该书,顿觉非常震撼,同时,也庆幸我们有这样一些头脑清醒的专家学者。致敬温教授!

begin

研讨会认为,处于资本过剩阶段的中国实际上无法按照西方公开声称的自由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做事!无论中国在西方的并购,还是在拉美、非洲的大规模资源开发性投资,都是对上述两难困境缺乏战略统筹的介人,势所必然地面临越来越多的围堵和当地的对抗冲突。这种某些利益集团没有足够准备地贸然介人西方传统势力范围造成的巨大制度成本,显然并不由获利者承担,而是在中国这种集中体制下直接转移给国家政权,愈益倒逼中国走向战略性被动,甚至长期被迫向美欧作“赎买政治正确”的让步(这些让步屈辱反过来也影响国内稳定)。

年美国战略调整中得到强调的“巧实力”表现突出一有意识地在中国东海、黄海、南海军事介人,重复表达对韩国、日本、越南等和中国有领土和领海争议国家的军事支持。这些动作表明,尽管中国长期对美双重输入一低价商品和资本一以在经济上维护美中之间形成G2关系,但中国在太平洋“美元湖”的任何晃动“短板”的动作都会导致美国的直接介入。

有鉴于此,中国近中期亟需作出战略调整,形成“两条腿走路”的地缘战略新思路:一条腿是维持既往的沿海外向型经济,但要加大调整的深度和力度,限制和改造最近30年间形成的粗放型和排斥性增长路径;另条腿则另辟蹊径,绕开美欧这两个西方主导者设定的游戏迷局。

亦即,中国要尽可能改变原有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对欧亚大陆的殖民化战略,将综合性的战略投资就近转向东南亚和中南亚,进而转向西亚和北非,通过构建中国香港至亚历山大港的亚非大铁路,形成中国东南部制造业中心地区通向北非的大陆桥通道。与此同时,则要渐进地从“美元湖”逐渐撤出。

因为,在实体经济发展和基本建设能力这两个方面,中国已经占有绝对比重和具有相对优势。当务之急是如何利用中国门类齐全、结构完整的产业资本平台去纵向地对周边资源和市场作区城一体化的地缘战略整合。据此看,中国恰恰可以凭看着已经过剩的制造业生产能力用于建设香港到埃及寒得港之亚非大陆桥。再进一步,则是参与塞得港到开普敦的泛非洲铁路建设。这是一个能够使它的产业资本平台发挥整合作用的新地缘战略。

“亚非大陆桥”的另一个动人之处,是它改变了西方传统殖民主义地缘战略的大陆桥概念。

现在的欧亚大陆桥都是从欧洲这个殖民主义的中心出发,东向的地欺就状地发展过来。所体现的是传统的、自有殖民主义以来的冲境战的基本建设以及物流,发展等战略思路。当中国的只元有产业资本的竞争优势,而在金融资资本主导的全球竞争中不具有较高地位的时候,凭什么来改变传统地缘战略呢?

此外,中国当前有百分之七八十的经济重心都在沿海岸线公里以内,造成92%的外贸、95%的石油进口都是通过海上运输。经济发展向沿海集中国然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但从国家安全角度则意味者风险过大。如何为中国的沿海开放成略构筑问旋空间,提高中国在外交谈判中的战略主动性呢?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塞得港到中国香港这个亚非大陆桥时,就格然开朗了。因为沿亚非大陆桥两侧拥有占世界50%以上的人口和资源。如果考虑亚非大陆桥线上中印两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历史矛盾化解,则尤其应该强调这两国制造业都正处在上升期,在大陆桥建设中双方利益一致:-是未来它会大量地吸纳工业化崛起国家的扩大再生产能力;二是其对整个周边乃至于向下到东南亚、中南半岛和南亚次大陆都具有推进区域一体化所必需的“纵向整合”作用。

由于这个大陆桥同时还会带动周边地区劳动力的就业、消费的增长和资源的开发,且基本上不为钟摆理论所制约(铁路运输超过公里,如果没有人口和市场,那这个铁路是不经济的)。因此,如果产业资本崛起的中国能成功推动建立北非塞得港到东亚香港的亚非大陆桥,一方面势必带动沿线各国发展实体经济;另方面,因其中蕴含了更多的区域和亚区域的经济一体化整合机会,足可增加沿线各国的基本建设需求,这就使中国国内相对过剩的实体经济有更多对外转移输出的可能。

总之,因为大家都得好处,多重博奔和双赢格局都会产生,沿线的各国应该是乐见其成的。

进一步,中国未来的发展战略,应是基于这个新地缘战略的中、印、俄(RIC)大三角整合。在欧亚大陆这个大三角上,金砖四国之中有三国位处其中,所形成的中,依、印大三角共占有70%以上的世界资源和接近60%的全球GDP。

再进一步,可以考虑促进BRIC(金砖4国)+3(南非、印尼、土耳其)=E7(新兴7国,Emerging-7)的战略协调。

总之,未来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就在于摆脱传统的美欧主导的殖民主义的地缘战略,形成一种新的南方国家自主地超地缘战略格局。如此,则可使发展中国家避免近20年里多次发生的被金融资本危机洗劫的遭遇。

退一步来说,中国如果在对外战略中增加像亚非大陆桥这样方向性的考虑,亦可与当前的沿海战略互为表里,增加国际事务中的战略回旋空间。从地图上看,亚非大陆桥与沿海经济带,正好似有力的双腿,支撑着中国的崛起。

操作上,中国应该先去主动投资和提供设备帮助周边各国作铁路网改造和高等级公路建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把不同路网之间断头的地方贯通,造就整个大陆桥沿线路网。这样,市场和资源的布局就自然调整了。

这个过程中,当然可能会遇到个别国家的围堵,但这个网络体系其实大部分已经是既成事实了(比如东南亚的铁路网就是既成的),目前只是改造和连接问题。

策略上,不必现在就大动干戈,将整个战略设想和盘托出,而是需要几个比较核心的认同某种战略考量的决策,由-两个部门去做前期的铺垫操作,同时推进扶贫和文化教育等包容性发展领域的交流合作,以此配合加强以中国为主的地缘战略调查研究,然后适当地使之成为大型金融资本和产业部门互相协调的一种结构性的、有组织的基本建设投资战略像现在这样单打独斗地不带有国家战略内涵的“走出去”是高成本的,只有以银团投资带动产业输出的方式对一个地区进行综合性开发,才有可能长期进行下去。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haia.com/hhyy/87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