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二中……届考入吉林大学的10名学子的母校情结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JilinUniversity),简称吉大,坐落在吉林省省会长春市,始建于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系国家“工程”、“工程”、“计划”重点建设的著名学府,入选“珠峰计划”、“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21世纪学术联盟”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前身是始建于年的东北行政学院,年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年经院系调整成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年更名为吉林大学。年,吉林大学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大学。年6月12日,合并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等6所院校组建新的吉林大学。我和我的二中
届考入吉林大学的学子
——王嵩尧初中就读于青岛第39中学
当我完成初中三年学习,通过自主招生考试如愿以偿升入二中后,我发现了这所学校的与众不同。自由开放是这所学校的语言,自我管理是学校里同学们所必备的信条。参加同学们组织的职业体验与社团活动后,我在专业选择上不再迷茫。同时,二中也锻炼了我的管理能力。在这里无论你是班长,亦或是普通同学,总有大大小小的活动等你来组织。大到送别高三毕业生活动,小到班级生日会都可以锻炼同学们的能力,增长同学们的见识。
在学习方面,我认为高中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心态管理,如何做好考前的放松,考后的总结,面对如何处理来自老师的教学与同学自然而然的压力施加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在二中,名次的起伏波动是一件很正常的事,通过良好的心态与情绪管理,能够帮助我们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我有一个小建议,把练习当成考试,把考试当作练习。由此可自然而然的降低压力。同时,建议家长方面不给孩子施加过多压力,适当的压力有助于成长,过度的压力只会增加无谓的损失。
三年光阴转瞬即逝,我从一位二中学生变成了一位二中校友。离开母校后,我记得二中教会我的,记着我在二中学会的,念着二中同学情,想着二中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的宗旨。
——夏代川初中就读于青岛市崂山区育才学校
在二中的三年时光转瞬即逝,在这段时间我不仅在课堂学到了许多知识,更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掌握了自主学习,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的教学理念使我学会了自主学习,自主安排时间。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我学会了自律,在良好的竞争中不断进步。同时独具特色的吸引力团队制度,让兴趣成了我的另一位老师,参加有关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锻炼各种能力,使自己能够全面发展。
三年中少不了老师的陪伴和教导。在高三的一年里,班级导师与我们进行过多次沟通,悉心指导每个人的学习,为同学们缓解心理压力,使我们能以良好心态面对各次考试和高考。任课老师们授课时饱含热情,利用平板及时给我们答疑解惑,在课后辛苦地备课,陪伴着我们。
感谢二中,感谢二中陪伴我的的老师们。虽然已经从二中毕业,但母校给予我的自主、创新能力将会陪伴我今后的专业学习生活。衷心祝愿母校越来越好。
——曲政初中就读于崂山区第四中学
十分幸运,能够进入迷人的二中,与之共度多彩的三年。
它为我准备了丰富校园生活和广阔的平台,使我在这三年过得一直精彩,把我的视线从眼前扩展到世界,让我知道会有更多更多的美好在未来等着我。
它也为我准备了不少的考验。是总是解不出来的习题,是为活动熬夜准备的疲倦,也是常常不理想的考试成绩。可正是经由它们才让我明白怎样为自己学习,怎样协调安排自己的时间,怎样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从而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
它更是为我准备了珍贵的记忆。宿舍里大家趁着熄灯前的几分钟唱歌,老师们细致入微为我讲解每一个不明白的知识点,与同一个部门的朋友们一起度过许多个深夜,高考前和工程mt同学们一起为未来而努力……
这些都是二中为我准备的真正的宝藏,它们会默默地陪伴我一生。每当我回首时,一定也会看见它们还在闪闪发光,推动着我向前再迈出一步。
——陈冰汝初中就读于超银中学四方校区
三年二中生活,给我留下的最鲜明印象,是喷涌而出的蓬勃生命力。创造性的MT教学制度极高效地将志同道合的同学们聚集在一起,促就了活跃的学习氛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次次讨论中思维碰撞激荡。创新型的Pad教学方式最大化地提高了学习资源地利用效率,更好地支持课前自学,便利了课堂互动,为师生课下交流开辟了又一条道路,运用互联网+融入教学,就如同为每一个人安装了“学海GPS”,提供的多种立体化方案,既为我们留足了选择的空间,又时刻护航使我们不至于迷路。
“造就终生发展之生命主体”,二中的课堂教学也永远不拘泥在对书本内容和试题答案的单一讲解上,我们通过电影加深对历史事件的印象,调动理科原理进一步理解地理知识,在对时政新闻的解读中学会运用政治理论。老师们从不会用“这种东西不考”浇灭好奇心,在办公室里,不管多么天马行空的问题都会得到耐心地分析解答,并帮助我们从中提炼出能够运用于考试中的新思路新方法。可以这样说,二中真正教会我的是思考。
“世界很小,二中很大”,二中之大包容着我们成为每一个独一无二的“我”,心怀二中,这样的我们必将走向更光明美好的未来。
——段子璇初中就读于崂山三中
时光荏苒,转眼我已要步入大学的校门。三年来,我在二中受益颇多,学习之余也开拓了视野。各式各样的选修课、活动、社团为枯燥的高中生活添了许多色彩。虽说课余生活多姿多彩,但二中潜移默化的教导着我们要学会自律,真正做到了劳逸结合。
而在自然科学mt这个大团体,也让我感觉到了不一样的高中生活。初来二中的我玩心较重,但我们的导师——陈泽叶老师并没有放弃我或责骂我,而是耐心地引导我,与我制定目标。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努力学习,逐渐进步。此外,我也衷心感谢每一位导师,他们有的耐心回答过我提出的不太聪明的问题,有的安慰过我考砸后受伤的心灵,还有的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高中前进的方向...他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只为我们的一点点的进步。还有我的同学们,大家一直团结一心,互帮互助,三年来一直不变。
二中的校训“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对我影响很大。我想,到了吉大,我也会牢记它,牢记二中带给我的一切,继续扬帆向前。
——姜晓彤初中就读于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回顾自己的二中生活,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生物竞赛的学习。非常感谢郭京君老师在竞赛学习过程中知识上的圈重引领和心态上的鼓励支持。很高兴,最终没有辜负您的信任。
关于学校,MT社团制度让我们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PAD教学方便了我们的学习,提升了效率,每天一节体育课放松身心…每一位学子都在二中这些创新性举措中受益匪浅。
我也逐渐在高中学习中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并有幸进入到吉林大学商学院继续学习。前路漫漫,我必将秉承从二中学习到的品质奋力前行。
——李安东初中就读于青岛第26中学
在二中的三年,我收获了很多。
学生组织,社团活动的经历让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能力。多种多样的校本课程为我搭建了广阔的平台,让我们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得以在课本之外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MT制度的实施帮助我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能力拓展训练,享受到了更加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自然科学MT根据学生兴趣开设了选修课程,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些前沿技术。
二中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我的学习可以更有针对性,既提高了效率,也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助力于终身发展。我们也许不是抓紧每一分钟学习,但一定是抓紧学习的每一分钟。班级中学霸们的帮助,良好的学习氛围都使我受益匪浅。各位老师鼓励自主学习,但也会在关键的地方为我答疑解惑,指点迷津。
感谢二中,感谢每一位老师,感谢互帮互助的同学们!
——刘一唯初中就读于青岛超银中学
崂山巍巍,黄海涛涛;琴岛相伴,大美母校。
我该如何歌颂你呢,我的学校?
高三楼的墙上,写着“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三年前我不懂,现在我似乎有些明白了。二中有上百个社团,虽然我仅仅加入过其中三四个,但其活动之丰富也足以让我赞叹。高一入学前的暑假,我加入了敦煌学研究社,社团里的学长学姐举办了敦煌壁画复制品的展览,请到了敦煌的专家为我们讲解每幅壁画的内容、含义和历史。当我戴着扩音器为校内外来参观展览的人员作壁画的解说时,我意识到,这个学校的社团一点也不“水”,这里的人们都是满怀激情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每周的“山海大讲堂”中,学校请到了各行各业的知名人士来学校办讲座,高三下学期我曾去听过两位知名校友关于医学的讲座,从医学的概况到国内外如何选择学校与进一步发展,讲座中一应俱全。学校还极其重视我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经常组织考前后心理疏导的讲座,三年的体育课中,我们学习了足球、篮球、健美操等多个项目。二中带给我的不仅是应对考试的知识,她滋养着我的筋骨,理顺了我的脉络,使我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我该如何赞美你呢,我的MT?
三年前,我在MT选择的网页上郑重其事的勾下了“自然科学”的选项;现在,我可以骄傲的说,这是我高中三年最满意的决定之一。从自然科学MT的特色课程中,我受益良多:我曾在教室里感受“物理圣光”的照耀,和老师同学手拉着手模拟波的传递,在实验室里研究单摆的运动;我曾在老师的解说中观看了解剖的纪录片,了解了微生物的培养,甚至自己动手培育过试管苗。这些课程或许并不能给我的高考成绩带来多么直观的提升,但它们确确实实为我打开了自然科学的大门,能在动手操作和理论研究中满足我对新鲜知识的渴望。
我该如何感激你呢,我的老师?
高考英语口语考试中,我被考官问起“最喜欢的老师”,那时我顿了半晌,无他,实在是喜欢的老师太多。记得刚上高三时,我的英语成绩很差,词汇和语法都漏洞百出,是代永慧老师一次次帮我分析答题卡上反映出的问题;在我的成绩上下波动时,是官敬涛导师私下找我谈话,为我设立小目标,给予我鼓励与支持;在我高考出分后心情崩溃时,是李颖老师不断劝慰我,给我继续向前的勇气……我亲爱的老师们啊,批改作业到深夜的老师们啊,对我们关怀备至的老师们啊,我万分庆幸能与你们相遇,你们是二中“最可爱的人”。
,我们毕业了。但毕业并不代表着我和二中缘分的终结,我将带着从母校的收获和对母校的热爱,踏上新的征程。愿每一个我们,都能成为青岛二中最好的名片!
——潘明君初中就读于青岛第42中学
在青岛二中就读的时光是一种富有激情的体验。先不论应接不暇的竞赛活动、学生组织以及学术讲座等带给我们的新鲜感与紧张感,单是学业上的紧张节奏就足矣令我们二中学子的校园生活充满激情。得益于二中的“互联网+”教学,老师与学生间的沟通顺畅了不少,老师更加方便地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指导,学生也能更好地跟进教学进程、为自己制定计划。所以我们的学习生活虽然紧张,却有条不紊。
我作为青岛二中的一名普通学生,学生组织与竞赛活动都浅尝辄止,学习成绩也有些一般,但我在这里得到的锻炼与成长是实实在在的。在与同龄人中最优秀的与最具自我的个体间友好相处、相互学习、共同努力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身处逆境时保持信心艰苦奋斗的信念,面对人生中重要选择时自主决断的勇气,多角度理解分析问题识别真知灼见的眼光,还有宽待异见包容世间万象的胸怀。二中山海精神的浸润令我的独立人格迅速成长,使我感受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成长中的强大力量,让我明白了自己的普通绝不意味着人生注定平庸。
能够在青岛二中度过这宝贵的三年,幸甚至哉。
——张雨萌初中就读于青岛第53中学
我曾无数次想象过与二中的告别,但当高考英语结束铃响起,才发现这一刻还是来的那么突然。每当回忆起二中带给我的高中三年,心中更是留恋。
感恩母校学业上对学生的付出。MT制度尊重学生兴趣,我更是沉醉在外语大家庭的温柔里;pad教学紧跟时代,使学习更加个性便利;学习氛围浓厚,书吧、图书馆到处都有二中人学习的身影;同学们都很优秀,大家互相学习,一起进步,最甜蜜的是彼此珍贵的友谊。更需一提的,是老师们的敬业乐业,对每个学生的负责尽心。想起我的老师们,满心都是思念与感激。
感恩母校在学生综合发展上的努力。丰富的社团,锻炼能力的四大学生组织,高精尖的竞赛培养,让科技与文艺世界触手可及的选修课……高二担任社团联合会副主席,从日常例会到干事培养,从出版社团锦囊到举办山东省社团联盟冬季峰会,不但提升了我的领导力,更在我心中种下了责任与热忱的种子。
如今级毕业生佳音频传,因母校的自豪也在我心中泛起。二中“造就学生发展之生命主体”,使我受益匪浅,相信也是每个二中人愿意珍藏一生的财富。我曾以为,爱上二中是在离开的时候,可我也明了,爱上二中,早在这三年的点点滴滴里。我会带着这三年的美好,继续前行。
编辑:张龙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