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zjdy/150516/4624567.html
汽车行业一周动态|期
(-06-12发布)
本期行业动态8条|阅读时间10分钟
新增功能,希望大家坚持阅读,支持你喜欢的动态!
瞄准欧洲市场
亚马逊进军汽车零售业
知情人士透露互联网巨头亚马逊计划进军汽车零售业,并准备首先向欧洲市场发起进攻,为此亚马逊正在花费巨资建立此新部门,新部门将在卢森堡运行,起始阶段将在英国销售汽车。一位顾问表示:“亚马逊在这段时间内一直在用丰厚的薪资吸引专家。”"我知道亚马逊在筹划进军这个领域,"菲亚特克莱斯勒的发言人表示。正如现代和欧宝,菲亚特已经在亚马逊上销售汽车了。
一家汽车制造商的高管表示,亚马逊正在施加"巨大压力,要以试驾的形式向市场添加另一支支柱”。在个别情况下,买家已经可以在亚马逊试驾奔驰。亚马逊的发言人拒绝对欧洲的计划置评,外界也不清楚亚马逊提供的会是新车还是二手车。亚马逊去年宣布在其意大利网站上出售三款菲亚特汽车,包括菲亚特和熊猫。该项目在3月份被延长,现在也包括长期租车服务。
据该外媒表示,由于传统的经销商正在失去吸引力,亚马逊正在寻求填补行业空缺。在美国,亚马逊最引人注目的汽车类业务到目前为止是零部件,而目前亚马逊也在积极开发一个消费者研究门户。
城市污染加剧
慕尼黑考虑禁行柴油车
据外媒报道,慕尼黑市长星期三向南德日报透露,因城市氮氧化物排放量超标,慕尼黑目前正在考虑是否要禁止柴油车上路。
慕尼黑市长DieterReiter说到:“我也不希望禁止柴油车上路,但是我们也是走投无路了。”当问到慕尼黑近期的氮氧排放指数时,DieterReiter说到:“结果非常令人震惊,超出人们的意料。”
奔驰和保时捷的故乡斯图加特计划从明年开始允许部分柴油车上路,而慕尼黑作为宝马的故乡也面临较大挑战。
南德日报称,慕尼黑禁止柴油车上路预计将会波及,至,辆柴油车,但最终取决于政策的严格程度。排放满足最新的欧6标准的汽车将会得到幸免。
在大众排放门事件曝光之前,德国售出的新车近半数为柴油车,但此后,柴油车的市场份额也逐渐开始下滑。3月份,德国柴油车的销量在新车销量当中的占比仅为40%,而去年同期的占比为45.8%,年的占比为48.1%。
鉴于德国市场对柴油车的强烈需求,德国的三大车企,大众、奔驰及宝马等都在为提高燃油效率而努力,同时也加大对柴油工厂的技术研发的投入。
斯巴鲁称霸全驱车市场销量近万
据外媒6月15日报道,斯巴鲁年全驱汽车销量近万辆,夺得全驱车型的冠军。
斯巴鲁取得的销售胜利并非运气使然。年,斯巴鲁已经在美国连续创8年创造销售纪录,销售首次突破60万辆,并且今年有望再创新高。
根据斯巴鲁英国公司的统计数据,斯巴鲁全驱车型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达15%,销量达到辆。同年奥迪全驱车型销量为辆、排名第二。二者之间的差距达辆,第三名为捷豹路虎,销量达辆。
有趣的是,绝大多数的销量是由美国贡献的。美国承包了斯巴鲁全驱汽车销量的60%,同一时间段,斯巴鲁全驱车在欧洲市场的销量为5万辆。而斯巴鲁在英国的销量更为惨淡,年的前5个月仅售出辆,比去年低19%。斯巴鲁的全驱系统以几乎所有斯巴鲁车辆为标准,占据了整个斯巴鲁阵容的99.3%。美国唯一的后驱选择就是斯巴鲁BRZ,斯巴鲁在日本还有几款轻型车拥有相同设置。
年,升级后的斯巴鲁WRX和全新的斯巴鲁Crosstrek将助斯巴鲁在美销量持续走高。年款的斯巴鲁WRX起价为美元(约合19万元人民币),Crosstrek新款价格较低,建议零售价为美元(约合15.5万元人名币),新增苹果车载系统后,两者价格较去年都有所提高。
捷豹路虎将招聘0人
开发自动驾驶和电动技术
据外媒报道,英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捷豹路虎将雇佣0名员工,以提高其自动技术和电动技术的开发。这是英国首相特雷莎·梅(TheresaMay)开始退欧协商谈判后,比较受欢迎的一项商业举措。
目前,捷豹路虎在全球拥有超过4万名员工。该公司表示,将招聘1名电子和软件工程师以及包括设计制造业在内的4名其他员工。这些招聘员工绝大部分将在英国工作,但由于本地工程师的匮乏,招聘也将在英国之外进行。
随着英国开始谈判脱欧,这一招聘过程将在未来12个月进行。一些汽车制造商警告欧盟称,必须达成一项协议,保留自由和不受约束的贸易保护就业。
这家由印度塔塔汽车公司所有的汽车制造商,将在奥地利建造第一辆电动汽车——I-PACE。但该公司表示,如果政府和学术界支持,它也希望在英国建造这一车型。
汽车制造商正在竞相生产更环保的汽车,并提高充电时间,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达到现有空气质量标准。然而,部长们表示,英国缺乏足够的制造能力,他们希望建立这种能力。
捷豹路虎在英国万辆汽车中仅占三分之一。该公司表示,其新车型中有一半将是电动汽车,并在年末推出。这些目标需要员工拥有全新的技能。
在周日宣布这一消息的同时,雷莎·梅还在试图与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达成协议,希望他们支持政府。仅在此前一周半,雷莎·梅出人意料地未能在全国大选中赢得绝对多数席位。
随着英国脱欧带来的不确定政治因素,多日来,这周一即将开始的谈判已经动摇了很多商业的信心,而这次捷豹路虎的招聘计划将大大提升人们对未来的憧憬。
积分制度+补贴
退坡将成新能源车大方向
6月13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就工信部起草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显示,乘用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办法预计在年开始实施,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可在乘用车企业间自由交易。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曾表示,“补贴退坡+积分制度”是政府“十三五”电动汽车政策的核心,也是电动汽车市场化的关键措施。所以,企业接受积分制是积极发展电动汽车的实际行动。 在某种意义上,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形式有望由政府补贴企业的形式转变成车企之间相互补贴,也即:落后乘用车企业通过购买新能源汽车积分向先进企业提供资金补偿。
硬性指标
从征求意见稿的具体内容不难看出,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规定制定而来,旨在提升我国汽车节能水平,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管理的长效机制,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
在本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工信部详细规定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以及乘用车企业新能源汽车积分核算办法。按照相关规定,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为该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的达标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差额与该企业乘用车生产或者进口量的乘积,实际值低于达标值产生的积分为正积分,高于达标值产生的积分为负积分。
值得一提的是,小规模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较上一年度下降6%(含)以上的,其达标值可以在《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以下简称《指标》)规定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要求基础上最高再放宽60%;下降3%(含)以上的,其达标值可以在《指标》规定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要求基础上最高再放宽30%。
年度至年度,除年度生产或者进口量少于2辆的小规模企业可享受上述优惠政策之外,其它乘用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均需按照8%、10%、12%的要求执行。
双重转变
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积分制度+补贴退坡将成为未来的两大方向。
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可以抵扣同等数量的平均燃料消耗量负积分。平均燃料消耗量为负积分的乘用车企业可使用本企业结转的平均燃料消耗量正积分、本企业产生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受让的平均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以及从其他企业购买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进行抵偿归零。但是,结转的有效期不得超过三年,已购买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仅限本企业在当年度使用,且不得再次交易。
对新能源汽车负积分未按照本办法抵偿的乘用车企业,暂停部分传统能源乘用车车型的生产或者进口,直至该年度传统能源乘用车生产量或者进口量较上一年度的减量不低于未抵偿的负积分数量。
此外,根据工信部此前发布的“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在~年在现行标准基础上退坡20%,地补均不得超过国补的50%。
从上述两项政策不难看出,我国政府正在逐步减小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直接干预,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鼓励将由企业之间的正负积分交换过程间接完成。
“政府给补贴,企业当然就接收,要利用好政策规定,但不要搞公关,更不要动邪念。”杨裕生直言:“此外,企业应该真心实意的接受积分制度,成责任,增强发展动力,努力降低成本。企业接受积分制是积极发展电动汽车的实际行动。”
销售管理新政七月实施
经销商称市场影响甚微
7月1日,《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这部被称为汽车行业最难产的政策,也被解读为打破了单一品牌授权,并为厂商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经销商解绑。在行将落地之际,该政策对汽车厂商和经销商的实际影响如何?会不会同样面临执行难的困境?近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情况并不乐观。
不同于官方解读,汽车厂商和经销商对新政表现出了鲜有的一致性,他们承认新政最大的亮点在于打破了单一品牌授权,但认为在实际操作层面,对市场并无真正的指导意义。
一个几易其稿、多重博弈,旨在为经销商松绑的政策,经销商却完全不领情。问题出在哪儿?
还是伪命题?
年4月,《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下简称《办法》)开始实施。这一政策最初是为了规范中国汽车市场无序的竞争业态,但由此也带来了日益不对等的厂商关系。近年来诸多经销商联合反水主机厂更是将这一矛盾推上了风口浪尖。
今年4月,在征求意见截止近一年之后,商务部正式公布了《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按照官方解读,新政落地后,销售汽车不再必须汽车品牌商授权,允许授权销售和非授权销售两种模式并行,推进多样化销售模式。
但在更多业内人士看来,这在严格意义上更像是为过去的汽车卖场、二级经销商等并未通过授权的经销商“正名”,而非颠覆性的变革。“汽车超市、汽车大卖场以前没有吗?十几年前就有了,一直存在,并不是(这个)政策开放了才有的。”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本质上此类二级经销商更能体现市场优胜劣汰的法则,做得好能够存活下来,做得不好自然倒闭,现在的政策实际上是给这些没有身份的经销商以层面上的合法化,“给他一个明确的身份”。
沃尔沃经销商网络发展高级经理刘暘也认为,《办法》打破品牌单一授权将对行业颠覆,这是一种误读。“大家看汽车行业都是雾里看花,看到一条规则就感觉好像有什么改变。”实际上却远没有如此简单。“奔驰的经销商会去做奥迪的二级代理吗?不会。”原因在于,即使一家没有奥迪授权的奔驰经销商可以从二级市场拿到奥迪的二手车,但也不能放到奔驰店里销售,因为授权场所是要求品牌专营的。“得不到厂家的授权,得不到厂家的支持、返点,售后的技术、设备,什么都没有,你什么也做不了。”“比如,经销商可以接受零配件价格拿得贵一点,但得不到厂家的技术支持,就没法维修。”北京京顺宝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曦称,如果得不到汽车厂商的支持,经销商虽然有很多业务可以做,但做不好和不能做的效果是一样的,从这个角度看,新政策更像是一张空头支票。
事实上,对汽车经销商来说,更糟糕的情况是,一旦开始销售其他品牌,原来经营的汽车品牌厂商就不会再给经销商更多的政策支持,这样原来的品牌销售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在很多汽车经销商看来,《办法》落地后对4S店的真正意义不大。
汽车厂商仍在观望
目前,多数汽车厂商对这一政策仍持观望态度,也并没有出台相应策略应对。在采访中,多数汽车厂商对《办法》反应冷淡,有部分厂商甚至表示对此不甚了解。经销商则更多表示,期待更符合市场规律、更能够有助于市场有序发展的行业政策出台。
其实,对很多汽车品牌而言,其4S店的竞争不是来源于外部,更多来自于内部。“宝马并没有跟社会上的修理小厂去竞争,而是经销商的数量太多了,所以竞争多呈现在宝马4S店之间,宝马与奔驰经销商之间。没办法,市场的容量就是那么大。”周曦说。
相比之下,国外有很多商会、行业工会能够切实保障经销商的权益,比如规定某些街道只能开5家商铺,要再开一家的时候,会被要求提供其他资质,以此来限制厂家开店的数量,但中国没有。
近几年汽车经销商的盈利性变差已成为行业的共识,这与中国汽车市场的无序竞争状态有一定关系。“一些合资公司不断压低价格底线,逼迫整个市场进行倾销。”周曦向记者透露,“现在汽车4S店基本上不赚钱,行情好的时候返半个点、一个点,连利息都不够。遇上销售淡季的五六月份,为了完成任务只能不断降价,厂家给的让利都给了客户。”“我们期待市场是有序的,竞争也是有底线的,不能亏本卖。美国人的反倾销是对的。产品价格那么低就浪费了大量资源。”周曦说。
针对压库问题,此前包括宝马、奥迪以及一些合资品牌经销商曾联合与厂商交涉,但据一些经销商透露,由于心思不齐,厂家一强势,经销商立刻就败下阵来。“厂家从来没有把经销商当成是自己的客户,都是用政策把经销商套在里面,让你不得不屈服于他。”
即将落地的《办法》没有得到经销商的认可,对于从非授权渠道购车的消费者来说,如何保障权益问题更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