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黄海农场之后,除了生活上的不适和工作上的艰难,最缺乏的其实是精神方面的东西了。可读的书没有几本,能聊的话没有几句。要能抓的就是阶级斗争,就是讲不清楚的“纲”和“线”了。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的生性总是乐观的。这也许与我的生活经历有关,从我能够记事开始,就是这样生活着的。我不觉得难在何处,也不觉得苦在那里。生活给予我最真实的本像,让我感受着它最原始的滋味。
(作者的兵团连队歌曲创作手稿)
一、生来爱唱歌
我本来是个热爱文艺的青年。在东北的北大荒,我曾在古装戏山东吕剧《元宵谜》中饰演过角色,包括京剧在内的各种剧目中跑过“龙套”。我在武场鸣具中打小锣,是从“凤点头”开始自己学艺生涯的。
我作为男中音,音色、音润极佳。除了歌颂大寨的“一座虎头山……”、《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等男声歌曲之外,我把女声唱的《小河的水呀清悠悠》、《老房东查铺》等歌曲,以男中音唱出来,几乎闭不了幕。我的最多一次谢幕,曾经达五次以上。
文艺这种精神食粮,可以在顺利中得鼓舞,在艰困时得释放,在挫折后得教训,在失意中得安慰。因此,我就是在这种境况中,差不多走完了自己一生中,所遇到的全部困难时刻。
来到黄海之后,我的喜爱不改。只是我爱表演的性情,内敛了许多。如果有适当的时机,适合的场合,我还是会积极参与的。我是我们三营的文艺骨干,在三营对外的文艺演出中,我一场不缺。
我还是我们十一连文艺演出的发起者、组织者之一。在物质、精神都十分匮乏的时候,努力把更多、更好的欢快给予更多的人。因此,我从不沮丧,乐于助人,好事做成。
在一次参加全营文艺演出的表演中,在没有任何乐器、道具的情况下,我和响水知青王永成、管福华等人,开动脑筋,用木板、竹片、盐水瓶、钢片等,“整”出一台音乐来。而且,反映强烈,效果相当不错。
在兵团和农场期间,我们三营的演出,都是在因陋就简的情况下,坚持进行的。除了上文讲过的《柳下跖痛斥孔老二》,在其他节目的创作、编排上,都是坚持以原创、自主为中心的。只是,当时是没有署名权的。一切都是以集体的名义,开展工作的。
二、三营演出队
在三营的这个集体的团队中,大家的团结、协作精神是非常到位的。因为彼此了解,志趣相近,即使没有演出的时候,大家的走动也是频繁的。是农场的生活,把我们的感情和协作拉得更近、更亲。
男生中的徐南屏、董广志、王连生、朱福生,女生中的严美华、严海英,都成了要好一时、彼此牵挂的朋友。一时之聚,一时之选,都留在永生的记忆之中,不会淡忘。
我记得董广志的山东快书:“有一个美国兵”,朱福生与另一人说的“苏州评话”:《半瓶磷化锌》。他们的节目,是用足了功夫来登台表演的。
我与严海英都很喜爱宋代的诗词。空闲时候,我与她讨论过陆游与唐婉的《钗头凤》。多年以后,我曾到这首词的发源地绍兴去玩,并留下了一首《沈园怀古》的诗。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对唐宋古乐有了兴趣,还为《钗头凤》谱了曲。只是回城以后,再也没见过严海英。听说她在学校工作,现在肯定退休了。如果有机会,真想把我谱的《钗头凤》曲唱给她听听。
南京知青徐南屏是个“百搭”[注1],也是我们营文艺演出的灵魂人物。大家在他的带动下,工作是积极、认真的。我们营的每一次演出的成功,他是起到关键、决定性作用的。
他的文化程度,在我们三营也是一时之选。学校缺老师时,校长孟秋霞会让他去代课。他也没空时,就会拉上我去给学生上课。其实,给中学生上课,我是很忌讳的。因为我不是科班出身,完全是自学的。真怕会出“误人子弟”的事,因此是格外上心的。
(一张兵团的油印小报)
三、“三夏”口号歌
在兵团每年的“三夏”,都会有一个战斗口号,当作行动目标。大约是年的“三夏”,口号是:“大田当战场,工具作刀枪。为了埋葬帝修反,拼死拼活干一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了埋葬帝修反,拼死拼活干一场。”
在广播里听到这个口号后,我连夜谱曲,并送往宣传股。后来这首歌刊登在当年6月7日的《三夏战报》上。从这一年起的四五年时间内,都是我在为团的“三夏”口号谱曲。
这也许是受“毛主席语录”歌的影响,那时会天天唱的。我认为,战斗的口号可以唱出来。这更能焕发、激励兵团战士的斗志。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对自己进行着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在“上山下乡”道路上,迈着自己应该走的脚步。
当时,我认为铿锵有力的进行曲,更能表现兵团战士的意志。反而认为刚下乡时写的《兵团战士忠于毛主席》,过于抒情了。我作词谱曲,完全是靠心领神会、细细揣摩、耳濡目染的结果。
我并没有受过音乐方面正规的培训和教育,只是个人的爱好而已。我始终认为:一个能热爱中西音乐的人,一定是能够有自己完整的精神世界,成为真正强大的人。无论生活如何潦倒困顿,他会依然热爱着这个世间。
因此,在每年河工结束、探亲假开始之前,营部总会在各连抽出一些人,组成一支业余的文艺宣传队。开始几年,前面还要冠以“毛泽东思想”几个字。直到后来,就以“文艺宣传”为名了。
这支业余的宣传队组织起来之后,究竟要演些什么、怎么演?就没有数了。这需要大家在一起协商、协调,针对本营所发生的重要、重大事件,决定表演的节目。关于表演的形式、方式,仍须研究后决定。等一切讨论就绪,那就是执笔起草人的事了。
对于这样的稿子,我们也是边排练、边修改。直至演出之后,才会形成定稿。其中,有两篇演出的作品,就是我们营原创的组歌。它所反映的事实,是非常符合我营当年的工作重心的。
下篇:黄海岁月(连载25)我们的舞台(下)
上篇:黄海岁月(连载23)成年的知青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