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323414.html
Hi,这项目不错!
疫情加速了汽车行业的大浪淘沙,落后产能加速淘汰,同时也会刺激面向未来的汽车新技术的投入,否则就等同于坐以待毙。目前,汽车新技术公司大多处于初创期,基本还是在融资需求迫切的阶段,数年之后汽车新技术领域的并购或独立IPO会逐步增多。
0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本已低迷的汽车业造成了重大冲击,1~3月我国汽车累计销量为.万辆,同比下降4.4%,各类车企处境都十分困难。面对市场增长受阻和产业转型加快的严峻形势,汽车行业整合重组、抱团取暖、共渡难关已势在必行。
一、中国汽车工业面临新的严峻考验
年,中国汽车销量为.9万辆,同比下降8.%。由于销量大幅下滑,主要车企的利润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缩水,甚至少数企业已经选择重组或者退出,整个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笔者认为导致年汽车市场出现整体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中美贸易摩擦使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长放缓;二是部分地区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使消费者处于观望态度,减少或者推迟购车;三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持续退坡,部分新能源车型价格有所上涨,导致销量下降;四是有的地区房价上涨,进一步透支居民消费能力,抑制了部分潜在购车需求。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蔓延,汽车行业面临的发展形势更加严峻。不仅中国汽车工业遇到供应链未能恢复和消费市场大幅下降的困难,欧美也相继成为主要感染地区,欧洲整车工厂从3月中旬开始几乎全部停产,零部件制造商也不得不减产或停工,大部分企业甚至将停工停产时间延长至4月中旬。疫情对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冲击。
3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提出“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恢复面临新的挑战”。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出现新的重大变化,中国经济正面临全新挑战,汽车产业也面临新的考验,这势必会加快行业整合与企业重组。
最近在研究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时,部分专家认为下半年国内汽车产销有望恢复或高于去年同期。近期,中央和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鼓励汽车消费的各项政策,笔者认为政策的激励会产生好的效果,但是否能达到预期还有待观察。此外,很多专家将本次疫情冲击和年国际金融危机相比较,金融危机时市场需求由暴跌转向回升耗时15个月,回升之后又持续0个月才彻底走出困境。从各方面因素分析来看,本次疫情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将更加严重,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
面对市场下行、转型升级、疫情冲击等多重困难,中国汽车企业除了主动恢复生产、主动开辟市场、认真研究政策外,还需要持续修炼内功、全面提升竞争力,而产业整合重组是重中之重。
二、全行业须高度重视产能过剩问题
多年前,中国的整车企业已有余家,当时各种会议、各类文件都在推进整车企业的整合事宜。但是,随着整车集团自身的改革调整和其他途径,企业数量不减反增,且愈演愈烈。截至年底,全国共有整车企业53家,伴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外资股比放开,更多的企业在等待获批,不少外资企业还准备进入国内,规划产能也越来越多,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全行业不容回避的问题。
截至年底,在工信部汽车生产企业目录公告中,拥有乘用车生产资质的汽车企业共计18家,但产能利用率在80%以上的企业只有15家,且有36家企业在年没有销量。而这18家企业合计产能为.5万辆,未来1~年内还会有万辆在建产能投产和尚未获得生产资质的造车新势力的万辆规划产能。有专家估计,目前全国汽车已建和在建产能总和达到万辆,远超国内汽车市场实际需求。
在日益严峻的产业发展环境下,国内车企数量不断增加、建设产能持续攀升和行业产销大幅下滑的矛盾将愈加激烈。中国汽车行业如若再不采取措施推进资源整合和产业管理,后果将更加严重。
三、要坚决破除整合重组的思想障碍
伴随汽车产品多样化、购车渠道多元化,中国汽车消费已逐渐趋于理性。现在已经不是有车就能卖的年代,也不是建厂就能赚钱的年代,这也是相当一部分车企处于困境的原因。
对于整合重组,行业还存在一定的思想障碍。有人认为,为了快速发展,就要上项目、建新厂,在他们看来,推进新项目就能有营收,全面规划、长远发展是“远水难解近渴”;还有人认为,汽车产业需要持续积累和不断扩大,建设新基地、推出新产品、建立新合作,才是明显可见的发展业绩;车企新建汽车基地,不仅可以低价获得土地、拿到低息资金、获得地方补助,还可依靠资质进行代工、置换等,不乏各类直接或间接的利益与业绩,所以企业不愿整合重组;汽车行业作为国家战略支柱产业,受到各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