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哪里来扬州及各市县的历史变迁

                            

地处江淮平原东部的扬州,是中国古代的交通枢纽与商贸重镇,素有“淮左名都”之称。扬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人文之城,一座钟灵毓秀的英豪之城,一座风光宜人的诗画之城。融南北文化于一体的扬州,形成了独特的人文底蕴与城市个性,这里有蜚声中外的扬州学派、灿若繁星的历史名人、巧夺天工的工艺珍品、独树一帜的园林古迹、色味俱佳的淮扬美食……

扬州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正致力高质量打造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独具魅力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充满活力的新兴科创名城,向着“把人们心目中的扬州建设好,满足世界人民对扬州的向往”的目标奋力前行。

扬州市

国展中心

扬州,古代作杨州,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惟扬州。”古时杨州地域很广,包括今淮水、黄海、长江广大地域内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唐代设有39个郡府,个县。

宋夹城/张宝贵等摄

明月湖/李斯尔摄

今日扬州,春秋时期,今扬州市区西北部一带称邗。周敬王三十四年(前),吴灭邗,筑邗城,开邗沟;越灭吴,地属越;楚灭越,地归楚,名广陵。秦置广陵县,属东海郡。西汉景帝四年(前)为江都国。武帝元狩四年(前),江都国改为广陵国。王莽时改广陵曰“安定”,东汉复旧名,为广陵郡治,属徐州。三国魏移广陵郡治淮阴。东晋广陵郡还治广陵。南朝宋元嘉八年()改置南兖州。北齐改为东广州。陈复改东广州为南兖州。北周改为吴州。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唐武德八年(),将治所移到江北,从此广陵才享有扬州的专名。

瘦西湖四季/李斯尔摄

南唐升元元年()为扬州府,宋因之。南宋复置广陵县。后周显德(-)中复为扬州。北宋因之,至道三年()为淮南路治;熙宁五年()并广陵县入江都,为淮南东路治;南宋复置广陵县,后又省入江都。元为扬州路治,属江淮等处行省,元末废江都县入路。

元至正十七年(),朱元璋改扬州路为淮海府,二十一年又改名维扬府,复置江都县为府治,二十六年再改维扬府为扬州府,直隶南京。清因之。雍正九年()析江都县西境置甘泉县,以境内甘泉山命名,与江都县同为府治。

大明寺门楼/茅永宽摄

民国元年()废扬州府,置江都县。民国3年至民国16年属淮扬道。民国23年起为江都行政督察区(抗日战争后改为第五区)专员公署驻地。年1月25日,今扬州市区解放,设置扬州市。年,扬州、泰州两行政区专员公署合并为泰州区专员公署,年原泰州专员公署移驻扬州,改成江苏省人民政府扬州区专员公署。扬州专署年至6年下辖扬州、泰州等县(市)人民政府。

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扬州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原扬州市分设为广陵区和郊区,归地级扬州市直接管辖;原属扬州地区的泰州市和江都、邗江、泰县、高邮、靖江、宝应、泰兴、兴化、仪征9个县划归扬州市管辖。年4月至年4月,仪征、兴化、高邮、泰兴、靖江、江都、泰县相继撤县设市(泰县更名为姜堰市)。

何园—复道回廊/丁春晴摄

年8月,扬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县级泰州市,设立地级泰州市,原由扬州市代管的泰兴、姜堰、靖江、兴化4个县级市划归泰州市管辖。扬州市辖2个区、2个县和3个县级市。年12月,邗江县撤县设区,年,改郊区为维扬区。年11月,撤销县级江都市,设立扬州市江都区;将邗江区李典、头桥、沙头、杭集、泰安等5个镇并入广陵区;撤销扬州市维扬区,将维扬区行政区域并入邗江区。扬州市设广陵、邗江、江都3个区,辖宝应县,代管仪征、高邮2个县级市。

市花:琼花/周泽华摄

市树:银杏/苏宏康摄

广陵区

广陵新城京杭之心/中国扬州画刊供稿

广陵地名指春秋时期,楚怀王在邗城旧址上筑城名广陵,或是因为城依凭蜀冈,视野广阔故,意寓“广被丘陵”,承载了扬州的早期历史。春秋晚期,吴王夫差在蜀冈上筑邗城,并开凿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邗沟。楚国在蜀冈重筑城邑,名广陵县。秦统一六国后置广陵县。汉武帝元狩四年(前),置广陵国。

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唐代广陵进入它的鼎盛时期,兼扬州大都督府、淮南节度使司的治所,为东南政治中心,同时也是江南漕粮、淮南盐运和对外贸易的中心。宋元时广陵成为漕运、盐运的要冲。明清至民国,扬州城为相连的新旧两城,城址即今广陵区境内的老城区部分。新中国成立后,设置县级扬州市。年3月,在扬州市城区置广陵区,为县一级机构。

《新城花世界》,摄于万福大桥东桥头堡顶

邗江区

京华城商业圈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邗沟以沟通江淮,筑邗城作屯军之所,自此称邗城。邗江地名的由来与古代的邗邑和邗沟有关。吴灭邗,地属吴。战国时先后属吴、越、楚。秦时属广陵县。汉时先后隶广陵国、江都国。三国时初属魏,继属吴。

隋开皇十八年()始置邗江县,历史上邗江县名的出现始于此。炀帝大业元年()改为江阳县。唐武德三年()江阳县并入江都县,境内尽属江都。南唐时境域分属广陵县及江都。自宋及明,尽属江都县。清雍正十年()析江都西、北境置甘泉县,境内分属甘泉、江都,隶扬州府。

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扬州日报供稿

民国年间,境内属江都县。年,建立中共领导的甘泉县民主政府,年该县撤销。新中国成立后,分属江都县、扬州市,同隶苏北泰州专区。年析江都县西境置邗江县,治扬州市内,属扬州专区。年并入扬州市,2年复置,仍属扬州专区。年属扬州地区。年划归扬州市。年为扬州市邗江区。年,维扬区并入邗江区。

瓜洲太阳岛

瓜洲镇葵园

江都区

江都引江水利枢纽工程

江都为古邑名,始于秦汉之际,项羽欲在广陵建郡,因“乃江淮一大都会”“临江都会”“临江设都”而得名。西汉前元四年(前)建江都县,隶属江都国。三国时废,西晋复建,东晋初并入舆县,穆帝时复设,隶属广陵郡。南朝因之。隋移县入江都郡城(今扬州市),属江都郡。唐先后为兖州、邗州、扬州和江都郡治。五代初杨吴都此,兼为江都府治;后属南唐,以为东都。后周复为扬州治。北宋因之,至道三年()为淮南路治,熙宁五年()为淮南东路治。元为扬州路治,属江淮等处行省,元末废县入扬州路。

江都港/江都经济开发区供稿

元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璋复置,为维扬府治,二十六年改维扬府为扬州府,仍以江都为府治。清因之。民国元年废府留县。民国3年至民国16年属淮扬道。民国23年起为江都行政督察区(抗日战争后改为第五区)专员公署驻地。年析城、郊地置扬州市,江都迁治仙女庙,即今江都镇。属苏北行署泰州专区。新中国成立后,县境分出扬州城区和郊区建扬州市。年3月析出西境建邗江县。年7月,撤县设市,隶属扬州市。年11月,江都撤市建区。

菜篮子工程江都小纪高效蔬菜产业化示范区/李斯尔摄

宝应

大运河宝应段江淮生态大走廊/程建平摄

境域置县已有余年,秦时为东阳县属地,后称平安县、安宜县,唐上元三年()境内获定国之宝上献朝廷,唐肃宗诏书改国号为宝应元年,赐安宜县更名为宝应县,沿用至今,县城设于安宜镇。五代、北宋因之。南宋宝庆三年()置宝应州,寻改为军,属楚州。元至元十六年()改为安宜府,二十年废府为县,属高邮府。明属扬州府高邮州。清属扬州府。

亩的宝应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宝应生态体育休闲公园

民国3年至民国16年属淮扬道。民国23年至民国27年属淮阴行政督察区。民国32年5月始属苏中第一行政区,民国34年至民国37年属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年属苏北行署泰州专区,新中国成立后,境域隶苏北扬州行政专员公署。年1月,扬州行政区与泰州行政区合并,县域隶苏北泰州行政专员公署。年1月,泰州专区改称扬州专区,县仍属之。0年初,分宝应湖西地区设置金湖县。年,实行市管县体制,宝应县隶属江苏省扬州市。

宝应县数万亩荷花荡发展成为扬州地区集荷藕种植、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巨大产业链/张元奇摄

宝应湖万亩大闸蟹养殖场/钱南翔、简智武摄

仪征

仪征枣林湾生态美景/枣林湾生态园供稿

原为江都县地,唐永淳元年()析置扬子县,属扬州。五代南唐改为永贞县,属江都府。北宋初属泰州,乾德二年()以永贞县之迎銮镇置建安军,雍熙二年()以永贞县属建安军。大中祥符六年(),升建安军为真州,复改永贞县名扬子,移县入州,政和七年()赐郡名仪真,属淮南东路。

元至元十四年()升为真州路,二十一年复降为州,属扬州路。明洪武二年()废州,改扬子县名仪真,属扬州府。清雍正元年()因避雍正帝胤祯讳,更名仪征县;宣统元年()避宣统帝溥仪讳,复名扬子,属扬州府。

中国芍药节.仪征枣林湾生态园/丁春晴摄

上海大众仪征分公司

民国元年恢复仪征县名,民国初期,先后属江苏省淮扬道、第九行政区。抗日战争时期,曾先后设仪征、冶山、甘泉、仪扬等抗日民主政府。年属苏北行署泰州专区。年属江苏省扬州专区。年2月属镇江专区,同年12月复属扬州专区。6年属六合专区。年属六合地区。年属扬州地区。年3月划归扬州市。年4月撤县建市,为省辖县级市,由扬州市代管。

地形-仪征西部风情/张弦、宋辉摄

仪征中后山区鸟瞰图

高邮

高邮运河江淮生态大走廊/程建平摄

高邮古时为邮驿,为全国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秦王嬴政二十四年(前)灭楚,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亦称秦邮。汉武帝元狩五年(前)置高邮县,其后曾改名平阿县、三阿县,先后地属广陵国、广陵郡、临淮郡、南兖州。隋复为高邮县。宋时曾析置竹塘、三归二县,后置神农郡、高邮军、承州。元、明先后置高邮路高邮府、高邮州,属扬州路、扬州府。清因之。

高邮湖郊野公园多亩的油菜花竞相绽放,空中俯瞰,气势壮美,徜徉花海,尽览田园之美。孟德龙摄

4月11日,高邮湖江苏菱塘回族乡境内的低风速风电场风机正在发电。当日高邮湖畔春风荡漾菜花黄,该风电场25机台2兆瓦低风速风力发电机组全部满发。濮良平摄

民国元年改州为县。民国3年至民国16年属淮扬道。民国23年至民国27年属江都行政督察区。民国30年属江高行政区,翌年属苏中第一行政区。民国33年属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年属苏北行署泰州专区。年属江苏省扬州专区,年属扬州地区。年划归扬州市。年2月撤县建市,为省辖县级市,由扬州市代管。

渔民在高邮湖撒网捕鱼

丁春晴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haia.com/hhdt/130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