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工业主要以有基础工业部门为主。包括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等。还为自身和国民经济其他各个部门提供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供工业消费品;它还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中国工业一直被称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它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在当代世界各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
建国66年来,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中国工业实力得到迅速提升,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改革开放的中国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中国邮政发行有关经济建设的邮票,真实反映了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变化,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1.纪40我国自制汽车出厂纪念邮票.5.1
为了纪念中国自制汽车出厂,邮电部于年5月1日发行纪40《我国自制汽车出厂纪念》邮票,全套2枚。该邮票由刘硕仁设计,中国近代印刷公司印制。
本套邮票共2枚。
(2-1)厂房外景
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热电站为主图。两侧排列着各主要生产厂房。
(2-2)总装配车间
以总装配车间的总装配线为图案,以几辆正在完成装配的解放牌汽车为主体,描绘出从各个车间通往总装配车间的空中运输桥和地面运输道。
两枚邮票的中上部均有“我国自制汽车出厂纪念”的主题字样。(2-1)为棕色,(2-2)为蓝绿色。整套邮票设计细致写实,着重表现了汽车工业正蓬勃发展。
年7月13日,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日子,中国几代人企盼的国产汽车终于在毛主席亲笔命名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成功。第一辆墨绿色“解放牌”汽车从总装配线上开了下来,从此,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结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使用的汽车完全依靠外国进口,厂牌共达多种,因而被戏称为“万国汽车展览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把制造自己的汽车列为建国后的重点工程。年10月1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解放牌”汽车首次出现在国庆节游行队列中。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简称中国一汽或一汽,总部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前身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毛泽东主席题写厂名。一汽年奠基兴建,年建成并投产,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年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和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一汽的建成,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新的历史。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一汽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企业集团之一。
2.纪55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2.15
邮电部于年10月1日发行纪55《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邮票,全套3枚。该邮票由刘硕仁设计,北京人民印刷厂印制。
本套邮票共3枚,面值均为8分。
(3-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这枚邮票的主图是周恩来的亲笔题词:“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9个大字,以此为中心,上边印有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会徽,下面印有厂房、显微镜等图样,以作装饰。这是新中国第一枚以文字为主图案的邮票。
(3-2)力争上游
(3-3)生产大跃进
为祝贺首次“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的举办,国家邮电部发行了这套纪念邮票。由于处在“大跃进”的年代,所以3幅画面均带有那个时期的特色。也是第一枚以文字为图案的邮票。
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于年10月在北京的苏联展览馆(现名北京展览馆)举行。这次展览会共有冶金、机械、原子能、地质、石油、煤炭、电力、化学、森林、轻工、纺织、建筑工程和铁道、交通、邮电等15个展览馆。在这次展览会上,用实物和图片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九年来,在工业交通建设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3.纪58年钢铁大跃进.4.25
邮电部于年2月15日发行纪58《一九五八年钢铁生产大跃进》邮票,全套3枚。该邮票由刘硕仁设计,北京人民印刷厂印制,年全党全民的大炼钢运动是“大跃进”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反映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国家邮电部发行了这套“一九五八年钢铁生产大跃进”纪念邮票,以3幅画面描绘了年的钢铁生产面貌。全套邮票共3枚。
(3-1)全民炼钢
画面上大部分为毛泽东浮雕头像和鲜红的旗帜。下面的红色横幅上则写有“为万吨钢而奋战”的口号;下端人物众多,工农商学兵均扛着钢钎,表现了全民大炼钢铁的主题。红色着意渲染了时代气氛。
(3-2)土洋结合
画面上既有现代的炼钢设备,又有土法上马的冶炼炉,反映了大炼钢铁的一个侧面,林立的高炉和烟囱,衬托出繁忙的景象。
(3-3)庆祝完成计划
主图为天安门,两侧是巨大的高炉和转炉;鲜红的色彩强调了热烈的喜庆气氛,飞溅的钢花又好似礼花开放在天安门的上空。
随着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北戴河会议通过的当年钢铁翻一番的决定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指标,表明了党内急于求成的“左”倾思想发展到了新的高峰。年9月1日,党中央发出公报,号召全党全民为生产万吨钢而奋斗,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当时,生产建设中的“左”倾错误在本套邮票上表现出来,邮票上出现的“万吨钢”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和庆祝完成“万吨钢”的虚报数字。年全党全民的大炼钢运动是“大跃进”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场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主要比例的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经济遭到了重大损失,人民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
4.纪73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12.1
邮电部于年12月1日发行纪73《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邮票,全套2枚。该邮票由卢天骄设计,北京邮票厂印制,继年10月在北京的苏联展览馆(现北京展览馆)举办了第一次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之后,为展示建国10年来工交战线上所取得的成就,于年12月在这里又举办了第二次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
年12月1日,为了庆祝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纪念邮票。
本套邮票共2枚。
(2-1)为“会徽及交通工具”
会徽由一个巨型齿轮和一个钢罐组成,安排在图案的正上方,显得稳重厚实,富有力度。交通工具的图案包括在湛蓝的水面上行驶的轮船、从铁路拱桥上飞驰而过的火车和正在发射无线电波的巨型铁塔。图案设计线条流畅,造型舒展,静中见动,精炼概括。
(2-2)为“会徽及机器生产”
图案中,前景是两台现代化大型机床,背景是在大红底色映衬下的厂房轮廓和高耸挺拔的烟囱。图案正上方也是此次展览会的会徽。整个画面层次鲜明,各种图案相互呼应、协调有致。
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它系统展示了10年来在工业交通事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展览会共设冶金、机械、煤炭、化工、轻纺和交通邮电等陈列馆,集中了中国在这些部门的最新成就和产品。
5.特5伟大祖国—建设第二组.10.1
年10月1日,为了反映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伟大的祖国(第二组)建设》特种邮票。
这套邮票4枚图案的中心画面统一设计成拱形,左右两边又精心衬以不同图案的绫绢底纹,使邮票显得富丽堂皇,寓意伟大祖国灿烂瑰丽的明天。
为了反映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这套邮票,这4枚邮票图案的中心画面统一设计成拱形,左右两边又精心衬以不同图案的绫绢底纹,使邮票显得富丽堂皇,寓意伟大祖国灿烂瑰丽的明天。
第一图淮河水闸
图案是横跨淮河的润河集分水闸。淮河是中国大河之一。源出河南省桐柏山,东流经河南、安徽等省到江苏省入洪泽湖。洪泽湖以下,主流出三河经高邮湖由江都县三江营入长江,另一部分水流经苏北灌溉总渠在扁担港入黄海。全长约公里,流域面积约18.7万平方公里。旧中国,淮河失修,灾害严重。新中国成立后,对淮河进行了全面治理。年淮河大水之后,8月25日起在北京召开第一次治淮会议;10月14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指出当年淮河流域因洪水特大,造成严重水灾,豫皖境内受灾面积约达多万亩,灾民万,遵照毛主席根治淮河的指示,决定治理淮河的方针,应蓄泄兼筹,以达根治之目的;11月6日,治淮委员会在安徽省蚌埠成立,并分设河南、皖北和苏北三省、区治淮指挥部。年5月15日,毛主席在授予治淮委员会等单位的锦旗上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润河集分水闸技术设计方案于年1月得以肯定,3月动工兴建,6月底完成全部2万多立方米混凝土和吨金属结构的工程量,并放水运用。润河集分水闸枢纽工程位于安徽省颍上县润河集乡淮河干流上,由拦河坝、拦河闸、进湖闸等水利工程建筑物组成。这枚邮票图案就是从下游仰视米长的拦河闸雄姿;水闸上方是毛主席的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整个画面气势雄伟,生动地表现出了中国水利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第二枚成渝铁路
图案是成渝铁路上美丽壮观的煤窑桥。成渝铁路自成都到重庆,全长公里,纵贯四川盆地,是中国西南部一大铁路干线。清朝末年,就开始集资准备修建这条铁路,但是直到新中国成立前,40多年的时间中,从没有铺上一根钢轨。年6月正式兴建,年7月1日全线通车。成渝铁路像一条长龙蜿蜒于万水千山之间,活跃了四川省内的经济联系,并通过长江航运,把省内的大量粮食、糖、盐及其他特产外运,把日用品及工业装备送到本省腹地。随着宝(陕西宝鸡)成(四川成都)铁路、内(四川内江)昆(云南昆明)铁路的修建,连接成为纵贯中国西部的交通运输动脉,加速了中国西南部经济的发展。画面上,在四川省的崇山峻岭间,一列满载乘客的火车,喷吐着浓浓的白烟,正在“轰隆轰隆”地驶过一座多拱形的大石桥——成渝铁路上的煤窑桥,既象征着新中国铁路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也使画面产生了动感。当时修建这座大石桥的时候,接受了苏联专家“就地取材”的合理建议,没有从外省运钢材,而是从附近山上搬运的石料。这样既为国家节约了建设资金,又加快了成渝铁路的建设速度。
第三图石油基地玉门炼油厂外景
图案以耸立在戈壁滩上的石油井架为背景,描绘了中国最大的石油基地玉门炼油厂外景。高高的石油井架上红旗飘扬,炼油厂的高“塔”林立,既说明中国是储油量非常富饶的国家,也显示着中国新兴的石油工业犹如雨后春笋般飞速发展的面貌。
第四图国营农场
图案描绘了国营农场工人驾驶着联合播种机,正在进行紧张、愉快的耕作,展示出了新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广阔前景。国营农场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农业企业,是社会主义农业的最高组织形式。国营农场是在国有土地上建立起来的,它的生产资料是全民的财产;所有产品也是全民的财产,由国家统一支配。国营农场的场长和职工是由国家任用的,和其他国营企业的工人一样,以工资形式从农场中取得劳动报酬。国营农场严格按照国家下达的计划完成生产任务。在这枚邮票图案上,国营农场工人驾驶着联合播种机,正在广阔的田野上劳动,既生动地展现出了国营农场的生产机械化水平,预示着中国农业生产的方向,也给画面增添了勃勃生机,能够使人感受到中国农业的希望。
6.特8经济建设
邮电部发行于年5月1日发行《特8经济建设》,全套共有8套,该套邮票共包括以下各枚邮票,
01自动化炼铁炉
02阜新露天煤矿
03重型机器厂
04东北自动化发电厂
05天兰铁路
06塘沽新港
07哈尔滨亚麻纺织厂
08勘察地下宝藏
年5月1日,为了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经济建设》特种邮票,全套8枚。孙传哲设计。雕刻版。李曼曾、高振宇、吴彭越、宋广增雕刻。这套邮票的8枚图案,统一将“中国人民邮政”字样标于底边中心位置,左右两侧缀以民间“唐草”纹饰,富有韵律感。
在经济学上,经济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经济建设指国家或集体创立新事业或增加新设施。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振兴和发展经济的措施,至年,短短的三年时间,就医治了战争创伤,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钢产量已达万吨,发电量达到73亿度,在实现工业化进程中迈出了扎扎实实的第一步。
7.特10无缝纲管及大型轧钢厂.10.1
年10月1日,正值欢庆国庆节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无缝钢管厂及大型轧钢厂》特种邮票,全套2枚。孙传哲设计。雕刻版。高振宇、宋广增雕刻。
鞍山钢铁公司的无缝钢管厂和大型轧钢厂,是在苏联帮助下,经过中国技术人员和广大干部、工人的共同努力,于年12月26日,建成开工投产。这两个工厂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的钢铁冶金及机械制造工业,已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在建国5周年之际,邮电部发行了这套特种邮票。
第1图为鞍钢无缝钢管厂的生产景象
第2图为鞍钢大型轧钢厂正在进行轧钢的场面。
8.特11技术革新.12.1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革新的重要性由此便可见一斑了。建国以来,我国深刻认识到了技术革新的重要性,于是努力改进与提高生产设备、生产工具等,在很短的时期内便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为了反映我国技术革新的成果,邮电部于年12月15日正式发行了特11:技术革新邮票。面值是圆,由“反围盘”和“万能工具胎”两枚邮票组成。反围盘邮票面值为圆,发行量是万枚。这枚邮票的主色调为浅青色,刻画了反围盘正在自动运行的情景。围盘是钢铁企业小型轧钢厂轧机上的一种附属设备,而反围盘则是其中的一种。它由钢铁工人张明山在技术革新中创造出来,由于它的成功创造,不仅使工人在炼钢中被烫伤的概率大大减小,而且有效地提高了轧制效率。
第1图
围盘是钢铁企业小型轧钢厂轧机上的一种附属设备,它是一个半圆形有沟槽的盘体,用来将前一孔型轧出的轧体自动引入下一孔型。按工作情况的不同,可分为正围盘、反围盘和立围盘等。正围盘和反围盘用于横列式轧机相邻机座之间。其差别仅在于反围盘可将新件通过导管扭转一定角度,以利进入下一孔型;正围盘则借助于轧件自身的稳定性使其自动扭转;立围盘用在同一机架上,引导轧件上下。反围盘,是鞍山钢铁公司小型轧钢厂工人张明山,在技术革新运动中创造出来的。在没有这个设备之前,达上千度高温的火红钢条,从精轧机一露头,工人就要双手拿着短把钳子迅速翻转往下一道轧机的导板里喂送,不仅劳动繁重,且常被烫伤。反围盘安装后,免除了工人之苦,也使轧制效率大为提高。邮票画面上即反围盘正在自动运作的情景。万能工具胎邮票面值为圆,发行量是万枚。这枚邮票的主色调是橙色,刻画了万能工具胎的发明者—王崇伦工人认真地向其他工人介绍万能工具胎的场面。使用万能工具胎,能有效地解决车间工具不够用的问题,快速地完成生产任务。王崇伦工人也因为此项技术革新而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第2图
这件技术革新成果是鞍钢工人王崇伦创造出来的。王崇伦共念了五年半书,16岁学徒当钳工。解放后在鞍钢七分厂改革工具,制造飞机油箱拉杆,提高工效8倍,有力地支持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斗争。年4月,他所在的机械总厂接受了一批制造凿岩机零部件的紧急任务,凿岩机,就是“风钻”,是开矿中用于在坚硬岩石上打眼的设备。但当时生产加工这些零部件的插床太少,影响任务的及时完成,王崇伦面对这种情况,仅用半个月的时间,便创造出万能工其胎,用41个零件,制作16种东西,可代替6—7台插床,从而解决了车间工具不足的问题,顺利地完成了凿岩机零部件的加工任务。运用万能工具胎,王崇伦一年完成了三年的工作量。大批生产后,使全厂劳动效率大为提高。王崇伦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年作为人大代表,出席全国人代会,并作为主席团成员。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邮票画面上,即王崇伦向工友们介绍万能工具胎的场面。
技术革新邮票体现了建国初期我国在技术革新方面所取得成果,是一定时期技术革新成果的凝聚。
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凡由于重大技术突破所引起的技术发展中的飞跃性质则变为技术革命,它是引起社会生产力巨大发展并推动生产关系变革的物质条件,如18世纪的蒸汽机,19世纪70年代的电磁学,20世纪50年代的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出现等,都属于世界性的技术突破。而局部的、一般性的技术进展乃属于技术革新的范畴,如对生产工具、工艺流程、所用原料等的渐变性的局部改进,用以提高劳动效率,增加社会财富。年4月2日至23日,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届执委会主席团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决定》,并于5月26日公布。于是,一场技术革新运动在全国各行各业迅速展开,创造出许多革新成果,推动了新中国的技术进步。年3月22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鞍山市委上报的《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上作出长篇批示,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迷信外国,不照搬别国的经验;在社会主义企业管理中,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实行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的思想;关于要有领导,一环接一环,一浪接一浪地实行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城乡经济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等等。这个批示,在较长时间内,成为我国工业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原则,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邮电部发行这套《技术革新》特种邮票,在于推动“双革”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和深入。
(内容来源:中国邮政报社)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