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从小就通勤,练就了对公交客车的热爱。几年来,凭着记忆,在网络上收集了不少本溪使用过的公交车图片,奉献给各位。由于小编是70后,年代本溪大街上跑的公交没见过,所以,这个图集展现的都是年代及以后的本溪公交车。不说了,直接上图,首先向图片原作者深表谢意。
看了这两张公交车图片,终于知道“红1路”称呼的由来了吧。这种四平产的客车,年代中后期淘汰,使用于1、3、8路等本溪的多条公交线路。10路车(柳塘—溪湖)外形和这车差不多,但是产地不同,是“凌河”牌的。
以上显示的“大连”客,2路(站前—彩屯)、7路在年代初期之前使用。
还是“四平”客,那时4路车就是车多,发车间隔短。
这种“司克达”是柴油车,上坡那叫一个有劲!装备在5路。后期车身涂装改成条纹状,于是卧龙、牛心台的人管它们叫“大花脸”。5路车年代之前还有一辆进口车,墨绿色的,一个宽车门,上车下车同时进行,可惜网上搜不到。
14路(站前—小堡)。年代中期,峪明路(东芬—向阳山路段)才开通,号称本溪的高速公路,有了这么好的路,14路就开通了。可是好景不长,没几年停运了,到现在本溪也没有14路。
上面俩图,上面的是3线车型,下面的是2线车型。那个时候,2线(技校—南地),3线(钢校—站前)电车都不是巨龙呢,都是上海产的这两种车。2线车比3线车稍大,3线车上的座都是木板的,印象挺深的。
这一前一后两个家伙,估计25岁以上的本溪人都有印象,不多介绍啦。它们是上海淘汰的电车,调拨到本溪使用的。
3线车。“大连”客车身,小时候去姥姥家必座的交通工具,那时候本溪人管本溪的电车叫“摩电车”。
年代前后,老“上海”牌电车被这种“沈阳”牌电车取代。
昙花一现的“北京”牌路(环路)(技校-向阳山-东芬-永丰-前进-技校)
这三张图的主体都是“四平”客,年前后广泛应用于本溪公交线路。
这四张图都是“沈飞”客,年前后也广泛应用于本溪公交线路。对这车印象最深的是,前门又高又陡又窄,上了车还得侧身躲过机器盖子。不知道当初设计的时候是出于什么理念……
前几年,16路和16路复线都是“黄海”客车。
这三张图都是“长江”客车,年左右开始使用了近10年。吐槽下5路的“长江”客,噪音大,跟拖拉机似的,南方车系,密闭不好,冬天奇冷,幸好淘汰了。
大15环,单独上图。15环路在年代中期运营,这种“中通”客车是本溪第一次引进具有现代造型外观的无人售票客车。
以上四个家伙都是“金陵”客车。说实话,这车除了冬天冷点,优点蛮多,比如,车厢空间高大,减震好,坐上它有时候有坐船的感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