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岁月连载35乡间见闻录下

四、最后的一博

再次探亲到施庄东元的时候,听说张二爷生病了。这一次病得不轻,而且听说是“癌症”。我再也听不到张二爷的“谈笑风生”,再也见不到他的“爽朗”神情。我去探望他,他才只能罢一罢手,意思要请我坐来谈谈。

听他家人说:他已经很久没有吃过东西了。爸妈与我商量,要为张二爷做点他能吃的食品。想来想去,我包饺子的水平可以。妈妈准备了少许的肉,又拿了几片白菜芯。

我把肉和菜芯都斩得碎碎细细的,包了比拇指甲盖大一些的饺子,给张二爷家送去。没有想到,我包的饺子,张二爷还真的开口能吃了。我们真特别地为他开心,能进食就无碍。我想。

我把包饺子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特意告诉了张二妈。让她在张二爷想吃时,就为他包。更没有想到的是:吃了我包的饺子之后,张二爷精神大振。居然让志广、志清用担架抬着他,又到河下的赌场去了一趟。

这一次,张二爷赌输了。听讲,他一点也没有不开心的样子。并且说:“这就算是我来还情了吧!”张二爷的豁达胸怀,真是无人可及的!张二爷终于走了,他终于养成了哥嫂的孩子们,自己的孩子却尚未成年。

他留下的家,以后由张志广主持。张志广在叔父的言传身教下,应该是心领神会的。再到后来,我回城了,我的爸妈也回城了。东元西元,后来合并成一个村。施庄乡,已经变成了街道办事处。沙岗已经成为开发区,原来的农民们,不知被安置到什么地方去了。

五、退伍兵梁某

忘了是第三、还是第四次探亲假时,我听到了一个东元大队本村的故事。退伍军人梁某,在部队时,年年都是“五好战士”、学雷锋的“标兵”。他在部队的表现,算得上是年年都有立功喜报寄回家。

大队上、公社里,都为梁某在人民解放军这座大学校的表现,感到光荣和自豪。梁某退伍后,与其他退伍兵一样,回到生产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但是大家感到:与在部队的表现相比,梁某在生产队的表现,是大相径庭的。在部队时,他把自己的津贴省下来,去帮助老乡和家有困难的同志。每逢休息日,还上街去做好人好事。

他把两年可领三套的军装,只领两套,为国家厉行节约。他的良好表现,不仅在部队有口皆碑,即使与他同时退伍回家的战友,也都可以为他证明的。他绝对是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

回到生产队后,梁某的表现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尤其在经济方面,他与人斤斤计较、一分不让。有时为了半分工的出入,多次与记工员发生争吵与冲突。

这时就有人说:梁某在部队的表现是假的。可是,我无法赞同这样的观点。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存在决定意识”。梁某在部队时,是“供给制”,有吃有穿,自己省点确实能够帮助他人。

退伍回家后,一切都要自己打理。每一处,都要用钱才能办事的。别人退伍时,包里有两三套新军装,能够穿上一些日子。梁某退伍时,身上一套军装还是打着补钉的。

别人退伍时,将自己这些年积蓄下来津贴带回来,有三百至五百元钱。这些钱回来修修房子。再说一门亲事,就可以的。那时节农村姑娘,嫁给一位退伍军人,是很有面子的事。

梁某退伍时,赤手空拳回到家中,他还是与母亲住在一起。母亲住的这座“丁头帨子”,因为年久失修已经漏得不成样子。贴在北墙的一大片梁某的“立功喜报”,因为浸水后已经搭拉下来。

像梁某这样的退伍兵,有那位姑娘愿意嫁给他呢?梁某的“说亲”难,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在这种状态下,梁某怎么能够不“为了半分工”而“斤斤计较”呢!梁某的心情,应当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我向队里所认得的人讲:在部队里的梁某,是真的;退伍后的梁某,也是真的,希望大家多多理解他。可以帮他一把,就帮他一把。他是个真正的人,因为他不是在用“两面三刀”的手段。

此后,大部分人接受了我的观点。不再为梁某的行为,冷嘲热讽了。增添了人与人的理解,一切就顺理成章起来。通过这件事情,让我学习到了观察这个世界的方法。也许正是人生的多面、多样性,让我更完整地认识了这个世界的复杂性。

六、农村“计生”事

不知这是东元、还是西元大队的事。的风吹起来了,当时还是属于“提倡”的阶段。队里有这样一对兄弟。哥哥家生了五个儿子,没有女儿。弟弟家生了五个女儿,没有儿子。

面对上门的计划生育人员,哥哥家坚持想生女儿,弟弟家坚持要生儿子,这可给“计生”人员出了道不大不小的难题。经过大队协调、多方做工作,给他们两兄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解决方案。

哥哥将一个儿子过继给弟弟家,弟弟将一个女儿过继给哥哥家。像这样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也亏了大队和他们的“计生”人员想得出来。事实上通过工作后,哥哥接受了这个方案。

但弟弟完全不睬,他坚持要生自己的“儿子”。他甚至说:“除非把我枪毙掉!不枪毙我,就要生儿子。那怕判我坐牢,刑满出来后,我还是要生儿子。”

事情闹到这个份上,所有的工作都白搭了。说心里话,当时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措施不谓不严。扣工分、停“粮配”、强行结扎,甚至拆房子的事情,都发生过。

但是,在这个弟弟的面前,这一切全失效、失败了。弟弟家只有两间破草房,任何手段都采用不上,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就在此时,弟弟家的老婆又怀孕了。她的怀孕,牵动了许多人的神经。

连大队“计生”人员都在为他老婆祈祷:不要再折腾了,希望她能生个儿子。因为这是第六胎,生育起来也是有风险的。不过,弟弟家的老婆还真争气:就在第六胎时,生了个儿子。

如今,四十三四年过去了。我真的不知道、并在关心着:这个儿子的现状如何?我由衷地希望:这个儿子能够学有成、事有业,尤其是要孝顺。你的爸妈生你、养你不容易,为了家庭和自身,你一定要争口气啊!

下篇:黄海岁月(连载36)该到成家时(上)

上篇:黄海岁月(连载34)乡间见闻录(上)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爱心公益
北京白癜风正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haia.com/hhyy/17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