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三级专科 http://www.xuexily.com/m/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都是从海上而来,而中国近代屡遭列强侵略也是华夏未有之耻辱,由此引发了人们对近代中国的水师(海军)和海防的讨论思考。本文主要讨论从晚清到民国的水师(海军)发展的一个现象:没有持续性且沦为了消耗品,所谓的发展并没有长远性。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因有两方面:
一、近代中国的工业落后,经济基础薄弱。
1.从海防力量从无到有的建造上来说,虽然从办洋务以后甚至到“黄金十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与工业有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上还是实力不足的。当时虽然有江南制造总局等近化工厂能承造部分海军的武器装备,但产能不高,且技术水平比西方列强还是有所落后。
江南制造局仿6英寸速射炮(简图)(图)年江南制造局成功仿制mm速射炮,但产能有限,至甲午战前仅产出12门,仅广乙、广丙两舰少量装备
当时的船政只能造一些中小型军舰,快速巡洋舰、铁甲舰等先进舰种则无法制造。年马江海战,福建水师当时主要装备的是国内自造的无防护巡洋舰或炮舰,与装备新式巡洋舰的法国远东舰队交战后几乎全军覆没,实力对比甚是悬殊,还保存什么实力“以图再起”?这就是一个例子!
年马江海战2.更何况,海防不只要建水师,还要养舰队拼后勤,根本上也是靠工业实力。
……平远请领之开花弹,至今无着。又加广丙快炮弹只余六十发……军器弹药何时可到尚不能知。
这是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在黄海海战后给盛宣怀的信。以当时的军工来看,对于水师所用各种弹药(尤其开花弹)是依赖进口的。北洋水师的弹药补给就如信中所言,即使舰队还能出海,如果缺乏炮弹还能有多大战斗力?因此,没有工业实力来支撑后勤就无法有效保证战斗力,即使形成了战斗力,也不具有持续性。
北洋水师的开花弹尤其依赖进口铁船易积海蠹,或偶损坏,无坞可修便成废物。
还有修理维护方面,年国内最大的船坞修理所,旅顺大坞,一次仅能修理一舰,而只有工人余员,大约是福州船政的三分之一,一艘标准的巡洋舰的保养就要五周多(以战前数据为例),这在战争时就会拖累作战效率,比如甲午战时受伤的军舰没有得到有效的维修就又要投入下一战斗。这也是一种消耗,如此一来海防力量要不了几次也会耗尽。
北洋水师——来远号巡洋舰(图)来远舰在黄海海战中受重伤,率先进入旅顺大坞维修,但由于船坞规模本来就小,开战后工人逃散,实际上也只草草了事。
3.列强争夺在华利益也影响了海防的建设。
清末到民国,中国海防装备主要是由外国进口,这也成了外国人争取利益的一个机会。福州船政与福建水师偏向于师承法国;北洋水师早期师承英国,后由于赫德染指海军来谋求私利及德国人插手,北洋又改向德国学习;清末海军又向日本学习。中、英、法、德、美、日……近代海军就成了万国牌。
清末海军大臣爱新觉罗?载洵(图)载洵曾于清末访问过英、德、法、美、日等多国,在这些国家均有订购军舰的记录,某种程度上说“万国牌”海军也不利于长远保障与建设
相比之下,日本从明治维新后,工业水平快速提升,有能力保证海军的发展与作战。并且IJN从建立之初,从作战到后勤全盘向英国海军学习,舰船绝大部分购自英国,战术战法更是得英国的真传。如此建设的海军就更偏向于体系化,成为日本侵略的爪牙。
反观近代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就无法形成自主成体系的海防力量,只能在战争中次次被消耗。
二、从上层建筑角度说,国内政治的混乱以及海权意识的缺乏最为致命。
海圻号巡洋舰北洋时期的海圻舰曾在18年内多次倒戈,先后“服侍”过六位“主人”
在各方势力争夺天下之时,海军作为一支“强劲”的力量,自然会被权臣、军阀、独裁者等人争取甚至争夺。即使他们掌握了水师(海军)力量,也不过是把它作为政治博弈的一个棋子,撑自己门脸的一个象征,在内斗、内战中就消耗了海军的实力。
这在军阀混战时期尤为明显。民国早期的海军主要是由起义的清国海军(清末新政时组建)加上一些民初新购舰船组成。军阀混战时,一支海军被几拨军阀抢得四分五裂,随军阀各立门户,互相交战,沦为内斗的牺牲品,可悲……
海圻号巡洋舰mm主炮(上图)海圻舰主炮,由于在混战时期常常参战,据说其炮弹在抗战前用得只剩1发
粤军空军击沉飞鹰号驱逐舰(彩绘)上图描绘了中国第一次飞机击沉军舰的战例——粤系军阀内讧,粤军空军最终派飞机击沉了粤军海军的飞鹰舰
宣统三年……象山购地亩、屋间,以备作军港时建筑船坞之用。民军起事,各省响应……象山军港建设遂停止。
这又说回了前文所说的军工与后勤等物质条件的问题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与稳定的政治局面也是国家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民国前期政局混乱,军港建设遂止,还有军工等产业内部也有腐败乱象,海防建设更是不知从何谈起。故当时政局之弊不只是直接作用于海军建设,又阻碍了与之有关的经济基础的发展。
那可以作出假设:如果在当时的那些军阀政治家眼里海军只是一个实力的筹码,一个“门面”,那它可能得到长远发展吗?这又重要吗?也许为了自己争权夺利将国家海防抛至脑后才真是符合那些军阀、独裁者的利益吧。
由此言之,从晚清到民国,内无工业实力,外有列强觊觎;建水师却不知怎么用,设海防却不知怎么防。那所谓的水师(海军)看似偶有风光之时,实则只是近乎一次性的消耗品,发展停滞不前,最终只能在历史中被世人明鉴。
参考资料:
《中日甲午黄海大决战》——陈悦
《沧海云帆:中国近现代海军图集大全》——姚开阳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