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王彬彬严复鲁迅周作人与清末

北京中医医院手足癣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604561.html

道启南雍·系列讲座

年5月25日19:00-21:00,应南京大学悦读书社之邀,南京大学文学院王彬彬教授于逸夫楼B-教室进行了题为“严复、鲁迅、周作人与清末军事学堂”的讲座,也即“道启南雍·南京大学周年校庆系列讲座”的第六场。讲座现场,王老师分析鞭辟入里,语言风趣幽默,同学们也积极与老师进行交流,收获颇丰。讲座取得了圆满成功。讲座主持人由文学院级本科生阳坦真同学担任。

王彬彬老师开讲

内容简介

王彬彬老师通过对有关清末学堂档案的分析,结合他长期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经验,为我们揭示了清末军事学堂教育对当时知识分子观念的影响。

讲座从介绍严复、周作人、周树人、张伯苓和章士钊五人与清末军事学堂的渊源开始,指出新式学堂教育对当时知识分子观念的形塑作用。接下来则进一步从学堂所授课程、学员来源与毕业去向等方面对军事学堂的社会影响进行了多方面的介绍,并以《天演论》的创作和传播为例,勾勒出从严复到周树人这一思想传承的谱系。

最后,王老师强调,接受了学堂军事教育的知识分子往往能在实践中强化对科学的认识,相较于后来将“科学”当作运动口号的知识分子,他们往往对这一概念有着更加执着的肯定与捍卫。

引入

与清末军事学校

中国的近代化转型

鸦片战争开启中国近代化转型的进程,在各领域中,最先开始也最顺利的,当属军事。军事转型,首先是军事教育的转型。军事学校办学目的在于学习西方现代军事技术,培养军事人才和为作战服务的人才。后一类人才多数回流到社会中,有意无意间带动整个社会科学文化水平进步,其中还出现了一批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人物。以严复、鲁迅、周作人等为典例,可以看到清末民初军事学校的非军事意义,这是本次讲座围绕的中心。

一·近代海军与军事学堂的兴起

中国古代的军事面貌大致如同雷海宗在《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中所指出的那样,东汉以后的中国文化是“无兵的文化”,秦代以后的历史是治乱循环的“静的历史”。古代的武举制度长期是选拔将帅的方式。选拔和培养军队指挥官,是军事教育的核心问题。

在晚清,开始有人对这一面貌提出不同见解。魏源于年编纂了介绍世界情形的《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其实也就提出了军事现代化的问题。魏源强调了要自己建造能够制造船炮等现代化武器的“厂局”,聘请法国和美国的专家,指导中国人制造和使用这些武器。年,左宗棠奏请朝廷在福州建造船舶厂受到批准,随后,他又决定创办一所现代化的海军学校,附设于船舶修造厂内,这便是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技术学校。其实,福州船政学堂也应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化的军事学校,是后来各种各样军事学校的始祖。

福州船政学堂的课程制度不同于传统官学或书院,也异于洋务运动早期开设的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全体学生必修的是外语和算术、几何等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此外,还有平面三角、航海天文学、航海理论、地理等专业课程,“可谓是开中国近代科技教育的先河”。

二·海军教育与西医的传播

福州船政学堂的创立带动了沿海沿江水师学堂的创办。天津水师学堂、广东水陆师学堂、威海水师学堂和昆明湖水师学堂等相继创办。其中值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haia.com/hhjt/109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