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当日下午,地处黄海之滨的盐城召开一场特殊的会议:环黄海生态经济圈专家研讨会。
这次会议规格之高,从与会嘉宾来自国务院参事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商务部研究院、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等知名机构和高校可见一斑。
“我们希望共同探讨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建设的机遇和路径,以加强国际生态合作,引领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透过盐城市市长曹路宝的一席话,“环黄海生态经济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城市、苏北地区唯一进入长三角中心区的城市……盐城是一座希望之城,多个国家战略机遇在这里叠加;盐城,正在国家发展大棋盘和坐标系中谋篇布局。
而今,手握世界自然遗产地这张最硬气的底牌,盐城主动作为,要建一个大大的“朋友圈”,而圈里的朋友,是来自黄海地区的沿线国家和城市。
这是一个什么“圈”
去年7月5日,盐城黄海湿地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
“在继续推进黄海湿地保护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黄海湿地保护不仅有着重要的生态价值,还有着特殊的多重价值,希望能为我国探索出一条以生态合作引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曹路宝说。为此,盐城建议尽快建立以黄海湿地保护为纽带,以中韩经贸合作自由贸易区(FTA)为平台,以中国在疫情防控期间形成的新型国际关系和合作机制为努力方向,全面推进中国在生态保护和经贸合作中的国际交往。
“在发展工业经济和生态经济的道路选择上,盐城告别曾经的纠结,坚定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申遗成功非常不易,在这基础上,再来谋划环黄海生态经济圈,体现盐城的高眼光和大格局。”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认为,“沿海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地区,但也是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枢纽地带,这些地区恰恰是人类对自然干扰最剧烈的区域。所以,在这样的区域提出创建生态经济区,当为创举。”
归根结底一句话,盐城有一个宏大而美好的构想:建一个圈!一个属于美丽地球的生态圈——环黄海生态经济圈。
这个圈,很大。
它跨越国界,立足黄海38万平方公里的区域,覆盖中、韩、朝三国环黄海地区的N个城市:西北,以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连线为界、与渤海相联系;南边,以中国长江口北岸启东嘴与济州岛西南角连线为界,与东海相连。
这个圈,小伙伴很多。包括:
中国的上海以及江苏、山东、辽宁三省沿海城市(盐城、南通、连云港、日照、青岛、烟台、威海、大连、丹东);
环渤海经济圈相关城市(东营、宾州、沧州、天津、唐山、秦皇岛、葫芦岛、营口);
朝鲜环黄海地区(平安北道、平安南道、南浦特别市、黄海北道、黄海南道);
韩国环黄海地区(仁川广域市、京畿道、忠清南道、全罗北道、全罗南道、济州特别自治道)。
这个圈,战略定位宏阔高远。
坚持以生态保护引领区域经济合作,充分利用环黄海地区城市丰富的海洋资源,打造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全面加强黄海滩涂与滨海湿地保护,全力构建黄海区域的生态保护体系和绿色能源体系。
这个圈,地位独特重任在肩。
向南,它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向北,联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东北全面振兴;
向西,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进而对接中部崛起战略;
向东,深化中韩、中朝以及全方位全市域全领域开放合作,打造全球生态保护示范区、海洋经济引领区、创新发展集聚区、开放合作新高地。
为什么要拉这个“圈”
盐城很富,富在生态。关于黄海湿地,有这么一段稍显专业但分量很重的描述:
这一区域是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鸻鹬类重要的停歇地、越冬地、繁殖地,受胁物种有23种,几乎覆盖该迁徙路线所有的25种受胁物种;
这一区域是极危物种勺嘴鹬九成以上全球种群的栖息地、换羽地,是小青脚鹬、大杓鹬、黑脸琵鹭、大滨鹬、黄嘴白鹭的重要栖息地,是黑嘴鸥的繁殖地,也是丹顶鹤最高80%全球种群的越冬地。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给出结论:黄海湿地,是珍稀濒危候鸟保护的不可替代的自然栖息地,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
显然,湿地资源是大自然留给盐城最宝贵的家底,世遗品牌是盐城最闪亮的名片。良好的生态环境让盐城真正走向世界,也让世界更加了解盐城。
“农耕文明看平原,工业文明看沿海,现代文明看生态。盐城三者兼具,有责任、有义务把弥足珍贵的发展资源保护好、利用好,为‘美丽中国’打造绿色盐城的生态样本,给未来留下一片碧海银滩的美丽疆域。”“北京西路瞭望”()注意到,在去年召开的盐城市委七届八次全会上,盐城市委书记戴源带着满满的自豪与责任,说了这样一番话:
世界自然遗产是一个地区自然资源和价值的顶级品牌,意味着一种认可和荣誉,代表着一份独有和卓然,要倍加珍惜这张城市名片,用世界级的理念、世界级的标准来重新审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为人类守好独此一份的生态宝藏,盐城人不忘使命。“用世界级的理念、世界级的标准”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如此“生态抱负”正日渐内化为盐城的自觉行动。
黄海位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总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海洋开发最早、利用最广泛的海域,也是生态保护最迫切、生态环境最脆弱、生态意义最重要的一个片区,更是沿线城市和地区、国家之间联系最紧密、经济最活跃、开放合作最好的地区。
“我国的沿黄海湿地是鸟类迁飞的中转站,和韩国的顺天湾等都是鸟类迁飞路线上的重要补给站,整个黄海地区是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需要沿线国家和城市连续接力、共同保护。”盐城市副市长蒋巍认为,年,按照在世界自然遗产大会上的承诺,我国还将积极启动第二期申报准备工作,涉及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以及天津南大港、上海崇明东滩等相关保护地。盐城作为遗产地,理应积极承担更多责任,“环黄海生态经济圈”的构想正是因此应运而生。
在蒋巍看来,推进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建设,刻不容缓,因为这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区域有效实践。生态保护本身就是全球合作的系统工作,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二期申遗涉及的保护地多,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保护更涉及20多个国家,迫切需要加强环黄海区域的相关城市合作,共同保护黄海滩涂和滨海湿地。
对现有区域协调发展布局的延伸和拓展。国家提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环渤海经济圈、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中韩产业园建设、东北全面振兴等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它们都与环黄海区域有着密不可分的现实联系。
随着黄(渤)海候鸟栖息二期申报工作的开展,以盐城作为环黄海生态经济圈的关键节点,推进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建设,既是对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内区域发展战略的升级提升,也是对“一带一路”倡议、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等国际合作战略内涵的丰富和细化,更加有利于打造全球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盐城全领域全市域扩大开放合作的重大平台。当前,盐城正处于全面小康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虽已跻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中心区,但盐城在空间上处于最北边,很容易被边缘化。
推动与环黄海地区的城市合作,有利于盐城打破这一局面,发挥生态优势与区位优势,也能更好地发挥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城市的作用,打通东向出海、走向世界的发展通道。
“如果说申遗成功是盐城打赢的一场战役,那么推动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建设就是另一场新战役。”国务院参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为盐城点赞,“环黄海生态经济圈涉及到的范围更广、领域更大,其建设难度更高,但意义更为深远”。
这个“圈”为什么能成
发起建设环黄海生态经济圈,盐城充满自信,因为他们手握五大优势:
具有共同的海洋生态系统。黄海湿地成功申遗,不仅让黄海生态保护理念得到广泛认可,也为加强黄海生态系统保护提供现实抓手。建设环黄海生态经济圈,从滨海湿地保护、迁飞候鸟保育合作等方面入手,可以通过生态议题填补黄海区域合作议程空白,实现生态破题、经济落脚,助推地区合作、企业交流、民间互动。
具有较好的地缘政治优势。中、韩、朝三国,在语言、文字、风俗等方面有其相近的历史渊源,有着良好的文化认同。环黄海生态经济圈通过黄海实现区域紧密联系,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相互间贸易和投资发展提供便利。
具有良好的开放合作基础。环黄海地区城市大多属于沿海开放城市,随着中韩FTA的签订,环黄海地区的城市交流日益频繁。比如,盐城与韩国城市缔结一批友城,盐城、烟台正与韩国推进中韩产业园建设,连云港获批自由贸易试验区,韩国成为青岛第二大外资来源地和第二大贸易伙伴。此外,泛黄海中日韩经济技术交流会议成为盐城深化与环黄海城市合作的重要平台。
具有互补的产业发展优势。由于自然资源禀赋的不同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环黄海地区城市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辽东半岛曾是中国重工业基地,正加速产业转型步伐;长三角地区、山东半岛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韩国,在电子信息、半导体、汽车等领域技术国际领先,观光旅游、健康医疗等产业较为发达;朝鲜经济发展,也主要集中在平壤等环黄海区域,这些都为推进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建设提供广阔前景。
具有良好的互联互通条件。我国正在推进沿海铁路大通道建设,将沿海城市联通起来,特别是渤海湾跨海通道规划建设进程加快,向南连接山东、长三角发达地区,向北连接东北,进而辐射整个华东地区。同时,环黄海城市有着众多的空港与海港,航空物流、海洋物流通道密布,为环黄海地区的城市交流合作提供十分便利的条件。
生态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规律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将传统生产力的经济社会转移到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轨道上来。共建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全方位深化对外开放,将生态牌、经济牌转化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牌。
目前,韩国也在积极行动,西海岸“滩涂平原”已进入世界遗产评估的关键阶段。滩涂湿地、迁飞候鸟等议题正在上升为环黄海地区国家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