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电影杂志《LittleWhiteLies》评选出了年全球20强电影海报,中国设计师黄海为日本电影《小偷家族》设计的中国海报夺魁,同时,他今年为重映版《龙猫》设计的中国海报也闯入了前20强,这样的好成绩,在过去是罕见的。
这份榜单主要是针对今年发布的电影海报,并不涉及评价电影的艺术品质,所以在榜单中既能够看到《幸福的拉扎罗》,也能看到《巨齿鲨》。总体而言,入围20强的电影海报确实让人过目难忘。
1.《小偷家族》中国海报by黄海
2.《黑色党徒》美国预告海报byKennyGravillis
3.《第一归正会》国际版海报byPercival+Associates
4.《罗马》预告海报byPercival+Associates
5.《你从未在此》国际版海报byEmpireDesign
6.《希斯特斯兄弟》美国预告海报byBOND
7.《宠儿》预告海报byVasilisMarmatakis
8.《她的气味》电影节海报
9.《此房是我造》国际版海报byTheEinsteinCouple
10.《龙猫》中国重映海报by黄海
11.《美国动物》艺术海报byPercival+Associates
12.《玛德琳的玛德琳》圣丹斯电影节海报byDanaDavis
13.《巴斯特的歌谣》美国海报byBLTCommunications
14.《遗传厄运》预告海报byGravillisInc
15.《老人和枪》美国海报
16.《失心病狂》国际版海报byLA
17.《游戏之夜》国际版海报byPercival+Associates
18.《幸福的拉扎罗》意大利海报byMaraCerri
19.《滑板厨房》国际版海报byCaelinWhite
20.《巨齿鲨》艺术海报
导演双周
《高潮》:震撼视听感官的禁毒宣传片
《自由了!》:作者化的喜剧蕴含着哲学及存在主义意味
《冥王星时刻》:在情欲的迷宫里艰难寻找出口
《不留痕迹》:主流价值观及生活方式并非唯一选择
《候鸟》:商业类型片的痕迹过于明显
《多余的恩典》:宗教与环保话题合二为一的新颖处理
《玩家》:偶尔闪现久违的港产片糜烂与宿命色彩
《曼蒂》:名副其实的邪典烂片
近期热门影评
《狗十三》:不动声色的批判方式有着耐人寻味的力度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中国官场权力与欲望的影像书写
《大象席地而坐》:自成一格的美学取向与叙事题材保持着高度一致
《地球最后的夜晚》:延续导演的魔幻文艺色彩与作者风范
《你好,之华》:不成功的本土化改编
柏林电影节
《多甫拉托夫》:情节编排的反高潮设计令节奏感变差
《不要碰我》:惊世骇俗的身体影像与颠覆常规的电影语言
《过境》:时空背景错置的实验手法高明而奏效
《基伯龙三日》:女主角的演绎值得赞赏
《卖场华尔兹》:徘徊在爱情喜剧与社会批判题材之间的尴尬位置
《落难女子》:反类型西部片流露出鲜明女性主义立场
《别担心,他不会走远的》:心灵鸡汤的人物传记里展现出独特的作者风格
《祈祷》:宗教信仰与毒品一样都容易上瘾而难以摆脱
《我的女儿》:明显逊色于类似题材的《佛罗里达乐园》
《犬之岛》:政治隐喻从没如此强烈地出现在安德森的作品中
《网诱惊魂》:小成本独立制作竟拍出不逊色于大片格局的商业电影
威尼斯电影节
《罗马》:充满自传及时代色彩的实验回忆录
《阴风阵阵》:导演瓜达尼诺的商业野心进一步彰显
《宠儿》:娱乐性质大于艺术探索
《7月22日》:一个北欧民主国家遭遇恐袭后逐渐疗愈的痛苦过程
《双面生活》:弱化作者风格而转投法式爱情喜剧
《永恒之门》:诗意化影像没能拯救这个空洞平庸的人物传记
《希斯特斯兄弟》:用喜剧方式去瓦解传统西部片粗犷野蛮的暴力倾向
戛纳电影节
《小偷家族》:成功颠覆并瓦解了传统意义的家庭概念
《幸福的拉扎罗》:新现实主义与魔幻神秘色彩水乳交融
《野梨树》:父子情叙事巧妙结合土耳其社会现象分析
《夜以继日》:用不同寻常的口吻来讲述烂俗的爱情故事
《冷战》:碎片化的叙事难以产生打动人心的魅力
《喜欢、轻吻、快跑》:面对死亡时爱情在哪里?
《黑色党徒》:疯狂喜剧文本难掩对种族主义的讽刺批判
《江湖儿女》:贾樟柯作品里未曾出现过如此有血有肉忠于爱情的勇敢女性
《刺心》:注重美学形式而忽略叙事意义
《盛夏》:一支美轮美奂的超长版MV
《三张面孔》:用极简的艺术方式继续批判伊朗政府以及文化糟粕
《犬舍惊魂》:忽略社会环境因素而过分强化人物矛盾性格
瞩目影人
打破公路旅行/度假片类型的新尝试:智利导演多明加·索托迈约作品一瞥
患上“爆炸声感综合征”的泰国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访谈
“我不想失去自己的观众,但我也不想走寻常路。”——布鲁诺·杜蒙(BrunoDumont)访谈
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这个时代需要性、恐怖片与情节剧
丑闻艺术家——加斯帕·诺在戛纳谈新片、舞蹈和家人
电影作者
克里斯托夫·奥诺雷:《喜欢、轻吻、快跑》丨《变形记》丨《浴男》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丨《海街日记》丨《如父如子》丨《比海更深》丨《第三度嫌疑人》
奥利维耶·阿萨亚斯:《私人采购员》丨《登机门》丨《迷离劫》丨《我的爱情遗忘在秋天》
欧格斯·兰斯莫斯:《龙虾》丨《犬齿之家》丨《非普通服务》丨《圣鹿之死》丨《基尼塔》
伊莲娜·卡泰特/布鲁诺·福扎尼:《妖夜迷情》丨《晒尸体》
乔纳斯·卡皮纳诺:《罗马男孩》丨《地中海》
张作骥:《醉·生梦死》丨《暑假作业》丨《当爱来的时候》
安德鲁·海格:《周末时光》丨《45周年》丨《寻:电影版》丨《赛马皮特》
琳恩·拉姆塞:《凯文怎么了》丨《你从未在此》丨《游泳者》丨《煤气收费员》
阿兰·克拉克:《大象》丨《克里斯汀》丨《英国制造》
米洛斯拉夫·史拉波斯维兹奇:《聋哑部落》丨《核废料》
那达夫·拉皮德:《警察》丨《教师》丨《婚礼摄影师的日记》丨《埃米尔的女朋友》
彭力·云旦拿域安:《异梦卡拉OK》丨《69两头勾》丨《宇宙只有我和你》丨《暗涌》
德尼·科泰:《静观百兽》丨《小薇小芙看见一头熊》丨《机器造人》丨《极柔之肤》
肖恩·贝克:《佛罗里达乐园》丨《橘色》丨《外卖》丨《百老汇王子》
萨弗迪兄弟:《好时光》丨《天知道》丨《长腿爸爸》丨《被抢劫的乐趣》
凯莉·雷查德:《某种女人》丨《温蒂和露西》丨《米克的近路》丨《旧梦》
沉醉在电光幻影中,用触觉品尝电影,分享电影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