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讲座嘉宾:黄海(电影《悟空传》《封神》《非常幸运》《风起陇西》编剧、《无人区》《黄金大劫案》策划)黄海老师的课题非常有趣,因为它的新颖和实用。主流市场的年轻化和类型电影的创作趋势,直打当前影视影视创作误区的命门。黄海老师为派乐盟影视创意峰会讲了生动一课,也为众多求知若渴的中国影视创作者讲了生动一课。
三个故事告诉你什么是市场年轻化
我把定位为职业编剧,这个职业近十多年才发展起来,以前大陆电影工业还没完整建立。电影工业从90年代的相对低谷,到新世纪以后电影市场的发展带动工业产业链发展,才有现在的电影工业雏形。很多人问我写什么作品,我不觉得任何一个是我的作品,包括现在在拍的《悟空传》,包括之前参与的几部戏。工业体制下,所有作品都是工业产品,编剧和导演是功能性的角色。把角色扮演好,把工作完成好,这个产品中就有你的贡献。我的这个话题分两块,一个是主流市场的年轻化,另外是关于类型电影的创作。先说主流市场年轻化。现在整体年轻化的趋势已很显然:十七八岁到三十岁的青年是主流观众群体。从年轻上来讲,我讲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我前一阵招助理编剧,我遇到了两个特别喜欢的可以加入工作室的年轻编剧。其中一个人是个网络红人段子手,她在豆瓣上有一个帐号非常火。是个很奇怪的女孩儿。她总是把自己生活中做的各种古怪的事件,兀自进行剖析和调侃。她卖过房子、卖过手机、求过职、练过拳、画过画,她生活当中的所有事情都被她写得特别好玩。我觉得她是挺好的编剧苗子,然后我请她吃饭,跟她说我们合作吧,现在市场这么好,我们干编剧总比当公司文员赚的多一点,我们一块干这个好不好?她却说不要。她说最近对纪录片的事特别感兴趣,刚刚把手中的卖手机工作停掉开始做纪录片。我心说好吧,也是人家有艺术理想,祝人家成功。但几个月过去我看她朋友圈,发现最近她又入职了一家广告公司,飞快的把做手机和纪录片的志向又给改变了,而且还是把她在新公司的经历写得很有趣……按照传统你会认为这姑娘没长性,但在现在看来这并不是不好。我可以看到她乐在其中,而且她把每一份工作做的东西都处理的非常有趣,用非常解构的方式在创造自我。所以她把创作这个事放在了生活当中,她并没有执着如何拿她的才华来挣钱,也不觉得挣多少钱是这么重要的事。另一个人是我在一个编剧比赛中做评委时看到的。当时有一个团队协作,团队里有五个人,其中一个小伙子也特别好。他不太喜欢执笔写,但是他很会聊。我听他花两分钟讲完故事里面主人公名字的来历,就觉得这个哥们应该可以写喜剧,他也是有特别独特的视角。然后我就找他问他有没有兴趣写剧本,他也说我不要,我有我的事业,我在做一个铁匠。我惊了,问你一个90后在做铁匠?后来我才知道,他在北京东五环开了一个铁匠铺。他打造铠甲,每周末带着朋友穿上铠甲去树林里射箭玩。那铠甲工艺非常精湛,他完全是个游戏里的工匠角色。在这个时候他从干铁匠这个事获得乐趣,比干所谓娱乐圈的事好玩的多。以上就是我过去一年想招揽的两个年轻编剧,但是都失败了,他们都是90后。第二个故事是,我之前住在一个单身公寓里,那个公寓楼都是小户型,住了很多姑娘,很多没有红的歌手和小模特。有一个姑娘是在陌陌上跟我认识的,因为我的头像是猫,她特别喜欢猫。那个姑娘长得非常漂亮,当年19岁。我就发现这个姑娘第一特别会聊天,健谈,什么话题都能聊几句。另外一方面她极有钱,当时我还是一个小策划,一个月挣几千的工资,她已经拿非常好的包。我说你是做什么的,她就不好意思说,我就大概估计到了。我问她挣多少钱?她说上个月生意比较好,大概挣20多万,这远远超出了我对一般姑娘在城市生活的想象。我说你经常是这些收入吗?她说基本上这样,持续一年了。我说你到底想做什么,就是你有没有下一步的计划?你一个月挣20万,一年挣几百万,下面呢?她就跟我说,我大概想挣到万就收手。我听到这个数也吓了一跳,这个19岁的女孩把万的数字轻描淡写地说出口。我问,然后呢?她说我会把我的爸妈从外地接到北京来,给他们买一个房子。我又问然后呢?她说然后给我爸妈买好衣服,让他们吃遍北京最豪华最好吃的馆子。然后说我要给我爸妈设计一个背景,你是编剧,那么你给我编吧!类似我们家怎么样弄了一块地,包了一个山,山挖出了煤,之类的,然后家里有钱了就开厂子了。我说明白了,你想给你家设计一个家世背景。可然后呢?她说你还不明白吗?这样我就可以当富二代了呀!我傻了,一个19岁的姑娘觉得最好的工作就是富二代,拼命努力,也要当富二代。第三个故事关于我特别好的哥们,他是个著名作家,叫马伯庸。在去年大概秋天的时候,他体检时发现肺里有块阴影。虽然作家听起来都很大年纪,但他是80后,还算是英年,就以为自己快早逝了。当然大家都知道他一个月后复查就没事了,这事儿就过去了。但是这一个月里他干了一件事。他跟我的另外三个朋友都打了电话,说我们是不是好朋友,我们说是。我们是不是都喜欢三国,喜欢历史?我们还说是。马伯庸就说我们应该走一趟诸葛亮丞相的北伐路,因为他当年没有走完这条路。我们从成都出发,一路到长安。我想好玩啊,咱们去。正好我们三个朋友里有一个叫铜雀的,他是91年的,但在微博圈已经是很有名的营销专家,他说咱们别各自花钱,你有万的粉丝,我们一边走一边发微博,等于让别人出钱解决了路费。然后我们就出发了,四个人一辆车,四个男孩平均体重都是斤左右,都是胖宅男。但是铜雀很牛,这样都给我们整了赞助,车是别克,手机是魅族,然后就开车上路。从成都出发,大概花了一个多礼拜一路走遍了诸葛亮北伐未走完的路,还参拜了诸葛武侯的墓。然后他还问微博粉丝有没有想对诸葛丞相说的话,我们打印出来,很厚,烧给丞相,烧了老半天。这件事后来叫《文化不苦旅》,在短短一个多礼拜,微博的阅读量就达到了2亿。同期微博上,有另一个很大的电影在做预热宣传,有当红小鲜肉出演,也是一个类似于带微博关键词的活动,炒了个把月,阅读量我记得好像才只有几千万。这是关于年轻化市场的三个故事。可能跟电影没有什么关系,现在我想先从这三个故事开始讲,这是过去这段时间最让我触动的几件事,也是让我自己感觉到观众在发生变化,年轻人在发生变化。一个作品让一半人相对认可就非常成功这个变化到底是什么?我们都是80年代生人。从那时起到现在,我们国家文化的蓬勃发展第一轮就是80年代,当时据说满街都开始穿奇装异服,听港台流行音乐,写诗,看文学杂志,在学校会弹吉他姑娘就会跟着你走,都在向往新的思潮来解放思想,然后年轻人有了自己的文化语系,然后形成了文化产品和文化作品出来的年代。可能因为大环境原因,到90年代开始就缩紧了。但是从新世纪开始到现在,从0年开始,互联网出来了,新的传播方式导致信息开始极度膨胀和加速,思想再度开始了解放,开始有了这一波文艺创作新的形式。在新的形式里,我们发现有些新的特点,就是大众媒体变成了自媒体,以前大家都看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但是自媒体出来,我可以不知道这个不知道那个,我只要看我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够了。同时还有商业上垄断经营也变成了微店,以前买东西去百货,而现在全民都在经商。在这个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成为我们的市场的主流群体,而这个趋势是全世界都在进行的趋势,美国也是一样。这些人的特征是什么?第一点是自我意识变强了,从80后开始出生的时候大家都在说韩寒、郭敬明是自我意识很强,说孩子不懂事,未来还有没有希望等等,但是他们过的还很好。现在新一波的孩子自我意识只会更强。昨天晚上我跟孟非老师喝酒,我不好意思地说我没有看过《非诚勿扰》,他也哈哈一乐我也没有看过你的电影。在过去的时代背景下,当着创作者的面说我没有看过你的东西,在过去是非常唐突的一件事,很失礼,而现在是很正常,因为没有一个产品像过去那样可以覆盖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他没有看你的东西并不是他对你的否定,而是每个人都有自我,每个人时间又只能做有限分配。在一个市场上只要一个作品能够让一半的人相对认可和知晓,就已经是非常成功的电影了。这是第一点关于年轻人们的个体意识问题。第二点是碎片化欣赏,我现在做的项目是《悟空传》,黄建新老师同时在监制另外一个电影是《万万没想到》,那是一个系列网剧改编的IP。黄建新老师有60岁了,但是就像小年轻一样开心的跟我们聊《万万》,聊新的电影观念。都是很新鲜而且很迅速的信息。建新老师也说人们的时间越来越宝贵,中科白癜风微博中科白癜风医院让天下无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