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奋力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

中国山东网12月3日讯11月15日,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达成。11月4日,商务部宣布,在全国设立10个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名列其中。全球机遇、国家青睐,使处于“双循环”中连接南北、贯通东西“双节点”的青岛西海岸新区,站在了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全域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青岛自贸片区,在山东自贸试验区三片区中区域面积最大、承担试点最多,叠加了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国家级开发区等众多国家开放战略,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开放最前沿的“排头兵”。“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十三五”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自贸试验区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为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指明了方向。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青岛西海岸新区充分发挥青岛自贸片区改革开放优势,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重点,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奋力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推进制度集成创新,破解改革难题释放发展活力10月13日,在青岛港码头,装载来自巴西17.8万吨铁矿石的维多利亚轮,只用了不到两天就完成了向日本大欣轮的转运。青岛港董家口散货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操作部经理助理王阳说:“按照以往的正常流程,从卸船到二程船的装货、发运需要一周的时间,这次提前5天完成了转运。”变化来自青岛自贸片区推出的“国际中转+船船直转”监管模式改革。过去,进口企业到港口,需要卸货接受海关查验。新模式下,他们可以将卸船作业线与装船作业线直连,海关登船查验,进口货物无需落地就可直接装船。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港分公司开发部经理助理刘清胜算了一笔账:五天时间,码头可以多卸50万吨货,直接增加装卸收入多万元,也为后续的船东节省了大约90万元。新模式带来了更多开放成果。今年前三季度,青岛港完成国际中转业务.7万吨,同比增加%。“我们联合相关部门,在审批、投资、贸易、金融、人才等领域,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举措,片区制度创新供给体系日益完善。除了做好试点任务‘规定动作’以外,我们还主动开展了制度创新‘自选动作’,尤其是围绕企业经营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协调相关部门及时创新解决,使企业真正享受到了改革创新红利。”青岛自贸片区管委制度创新部部长葛建军告诉记者。青岛自贸片区挂牌一年多以来,大力开展首创性、差异性、集成性探索,截至目前,青岛自贸片区项试点任务已实施96项,实施率超过九成,总结形成60余项改革创新成果。其中,形成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新模式、海铁联运货物“全程联运提单”模式、生物样本进口“清单式”监管创新模式等13个首创型制度创新成果,并入选山东自贸试验区首批“最佳实践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制度创新取得积极成效,改革活力全面迸发,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自贸大潮”在黄海之滨澎湃激荡,释放出愈加强大的发展推动力。统计数据显示,从去年获批至今年8月底,青岛自贸片区新增纳税企业户,其中新增民营企业占比达97.7%,成为带动片区经济的主导力量。今年1-9月,青岛自贸片区实际利用外资2.84亿美元,同比增长64.1%;实现外贸进出口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跨境电商实现销售额15.66亿元,同比增长9倍。培育最优营商环境,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今年9月,山东艾瑞莱茵职业技能培训有限公司仅用一天时间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和办学许可证,这标志着全国首个德商独资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花落青岛自贸片区。据悉,该公司由德国艾瑞集团单独投资设立,将面向全国市场提供最专业的德式养老护理培训,打造赴德双元制人才培养平台。“在我省设立外商独资培训机构没有先例,外资若要参与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一般只能通过设立中外合作机构的方式实现,并且办学许可需要实地查验。”青岛自贸片区管委审批监管部有关负责人王海涛告诉记者。为落实山东自贸试验区改革任务,支持境外知名高等学校、教育和科研机构设立教育教学、研究、实训机构(项目)顺利落地,青岛自贸片区率先出台《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外商独资设立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非学制类)的实施办法(试行)》,对外商独资经营性培训机构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承诺即批复,企业一天之内就能拿到营业执照和办学许可证。企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haia.com/hhgj/140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