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鲜香,山东日照的味觉代言人应该是

如果把“麻辣鲜香”誉为美食江湖的“四剑客”,那么,日照的味觉代言人非“鲜”莫属。“鲜”是什么味?这个真的说不上来。一千个人对于鲜可能有一千个答案。不管是油焖大虾的醇香,还是麻辣醉蟹的鲜辣,亦或是清蒸牡蛎的鲜香,在日照,一年四季,每日的餐桌上少不了“鲜”的调剂。“三日不吃海鲜,吃什么都没味”,或许是日照人对“鲜”字最好的解释。千百年来,在日照广阔的平方千米海域,.5千米长的海岸线上,世世代代的渔民不舍昼夜,劈波斩浪,向海而生,去发掘、创新,去不断丰富着人们的餐桌文化。人们耕海牧渔,从磅礴的大海中不断吸取营养,汲取能量;也不断将新科技和技术更好地运用到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中,在充分保护和探索未知海洋的路上,不断驶向深蓝。“鲜”是日照人的味觉记忆人们常说的“五味”,便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与生活息息相关,却唯独没有“鲜”。“酸甜苦辣咸”皆可述,唯“鲜”难以言喻,又令人欲罢不能。“鲜”字拆字得“鱼”“羊”二字,理解为鱼、羊为鲜。其实,据说古人在造字初期,“鲜”字是上下结构的三个“鱼”字,只不过为了后来简体字的需要,才将“鲜”简化为左右结构的“鱼”“羊”二字。由此来看,“鲜”最初的来源应该是与鱼有关,而且一条鱼不足以代表“鲜”的程度,必须由三条鱼才能体现“鲜”的段位。那么,“鲜”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据食品研究专家解释,鲜味的来源主要是氨基酸。各种海鲜产品便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海鲜内的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氨基酸,使其味道更鲜美。而海鲜产品中含氮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成分,也增强了海鲜的鲜美。所以,人们便创造性地开发出了味精、鸡精,这两种“增鲜”物质被广泛用于厨房,为我们的餐桌提供了更多的美味。汪曾祺老先生曾在其书中说,他认识一位老同志,是获鹿县人,喜欢吃羊肉,但是一生不解何所谓“鲜”,他常说这个东西很“香”。汪曾祺说,他的家乡最能代表鲜味的是虾子,虾子冬笋、虾子豆腐羹都很鲜,虾子放得太多就会“鲜得连眉毛都掉了”。可见,对于“鲜”的形容词是少之又少,但是鲜的高妙却让人欲罢不能。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已经习惯了海洋提供给我们的活色生鲜的餐饮生活,海鲜产品不仅有鱼类、贝类、海带类等,还有各种各样的干海货。这些干、鲜海产品,一年四季源源不断地以不同的形式登上人们的餐桌,它们都是“鲜”的代言人,都是日照人独有的味觉记忆。“鲜”是海边故乡最好的馈赠如果说味觉是有记忆的,那么日照人的味觉记忆,便是舌尖上的“鲜”。走遍天南海北,总是忘不了家乡餐桌上海鲜的“鲜”。这个“鲜”会上瘾,初想起来会流口水,再想起来会思念,或者流泪。耕海牧渔的世代渔民,在四季轮回中瞅准海水潮汐规律,他们踏浪踩涛,推网捕虾,将一杆一网劳作的身影推向深海。他们乘风破浪,往来于波涛与海潮之间,将青春和岁月编织成一张大网,在海天的蔚蓝间成就一幅幅壮美的生活画面。他们利用自然海洋环境、规模化渔业设施,在海上“造田”,打造海洋牧场,引领海洋渔业由近岸迈向深蓝。这就是祖祖辈辈离不开的海洋,这就是日照人心心念念的家乡。出海打鱼忙碌了好几天,渔民们收工的头等大事都是将网中所剩鱼虾,带回家中与家人一同分享丰收和喜悦。灯火通明处,一家人围坐在餐桌上,享受来自漂泊之后的安静团聚。那来自舌尖和味蕾无可比拟的鲜味大餐,以及一家人团圆相守的幸福时光,就成了渔民生活里难得的岁月静好。美食是故乡对于一个人最好的馈赠,这份独有的味蕾记忆将会伴随你一生。毫不夸张地说,很多日照本地人,出门旅游的时候必备的食物都是虾皮子、大煎饼。因为虾皮子是干海货,味道鲜美,且容易储存,出门在外能吃个三五天。不管旅游走到了哪里,随便找个饭店,点两样当地菜,再要一根大葱,抓一把虾皮子,再好的美食在那一个煎饼卷面前都稍显逊色。日照人对于海鲜的青睐,从每家每户的餐桌和冰箱里可见一斑。春天的时候吃什么海鲜,冬天的时候吃什么海鲜,夏天该储备什么海鲜,每一家的食谱上都有不同的搭配和选择。而对于逛海鲜市场,却是每个市民的必修课,什么样的季节吃什么样的鱼,什么样的贝壳在什么季节最肥,在日照人的脑海里永远有一本无形的食谱,这个食谱大多来自祖辈厨房里和餐桌上最无言的传递。关于这份“鲜”的传承,会随着时代波涛的汹涌而不停变化着花样,但游子对家乡的依恋却是愈来愈浓。争“鲜”恐后的日照人好客山东人,走到哪里都带着一个“豪爽”的标签。日照人就是这样。受孔孟思想文化影响,山东人情深似大海,义重如泰山,无论走到天南地北,都有一种强烈的亲近感、信任感。尤其是日照沿海人,祖祖辈辈每天面对着广阔无垠的大海,使得我们的心胸像大海一样宽广博大,性格亦如海浪一般直来直去。来一个大煎饼,卷上一根大葱,最好能有两条香炸黄鲫子鱼,或者黄花鱼,大煎饼卷一包,一顿来上三个。在漂泊无垠的大海上,这曾是很多渔家人最能积攒力气的渔家饭之一。这份来自心底的满足感,绝对是吃米饭和馒头所不能得到的。日照人的大气还体现在餐桌上,新鲜的八带鱼,刚下船的大板乌,还有刀鱼、鲅鱼等各种海鲜,日照人对海鲜的吃法从不使用过多矫饰——清蒸或者是简单的炖汤,就是体现海鲜本味的最好烹饪方式。“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简单的烹饪”。《舌尖上的中国》最经典的一句台词,一语道破了美食的最高烹饪境界。清蒸梭子蟹,清蒸鲳鱼,清蒸海蛎子,清蒸虾婆……日照人家常吃海鲜基本都是按盆来吃。除了海参、鲍鱼等名贵海产品之外,基本上就是一次吃个够。据说,早年出海打渔的渔民们,在海上吃得最多的也是清炖海鲜,而且一炖一大盆。虽然在沿海城市,海鲜从出水到端上人们的餐桌不足几个小时,但是人们对鲜味的追逐是持续不断地加码——逛海鲜市场,必然成了人们寻找鲜味的重要来源之一。在那里,面对各种活蹦乱跳的海鲜,人们在讨价还价中或相互问候,或讨教吃法,或斗嘴打趣,海鲜摊点儿竟然成了人们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平台。而鱼贩们则在顾客和海港之间不停奔波,为了一个“鲜”字,忙碌在岁月的两端。这满是鱼腥和污水的小小摊点,就是他们每天工作和奋斗的事业场。每天凌晨三四点,勤劳的鱼贩们就来到港口,趁着黑进货、摆货、出摊。每天早晨的六七点是摊点海鲜最新鲜的时候,也是价格最贵的时候。到了下午、晚上,海鲜的价格可能不及早晨的一半,很多可能属于赔本处理。对此,日照人总是笑呵呵地面对“舍”,一句豪爽的“下次再来啊”便是生意经上最经典的“得”字牌吆喝声。飒爽乡音里,又见花开花谢,潮起潮落。“五一”假期马上就到了,如果还没想好去哪里看风景,不然就来小城日照——这里的山川风物,也与饮食一样,豪爽、大份、过瘾。来这里看海听涛,枕水而眠,体验一次舌尖上的“鲜”味之旅。来源丨黄海晨刊编辑丨德华来源:青岛早报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

ersanli.cn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haia.com/hhgj/139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