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故事七夏春峰致我的

致我的大学

——东北亚学院届本科毕业生夏春峰

个人简介:夏春峰,东北亚学院朝鲜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中共预备党员。大学四年任班长职务,曾获优秀团员、“榜样的力量—班级之星”、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年通过外交部外交人才选拔考试。

又到了一年毕业季,只是没想到这次的主角变成了自己。

思绪随着吹过黄海,飘至汉江北岸的风,回到了熟悉的文化西路号。概括起来,我的大学时光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前两年的在校时期,二是后两年的在韩交流时期,期间经过了关于外交之路的人生就业选择。对我而言,山威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是我四年的精神依靠。有人说山威太“小”,说她位置偏僻,不算繁华;我却说山威很“大”,她依山傍海,人才济济。“十里长滩,巍峨玛珈”,在我眼里,这里就是最好的大学,这里有美丽的风景,亲切和蔼的老师,从这里走出的学子,也必将是天下最幸福、最可爱的。

山大初遇:机遇与挑战并存

回想起四年前,意气风发,怀揣着理想和憧憬来到了山东大学(威海)这个梦开始的地方。“东临黄海,南望泰山,这里是追求真理的乐园......”山大百年老校的文化积淀,威海城市的宁静清新,让我对学校迅速产生了一种身份认同感,并且坚信自己在这里一定能有一番作为。但没过多久,残酷的现实就给我了一个下马威。短暂而愉快的军训结束后,学校开始了正式教学,这时我才感受到身边优秀的同学们带来的巨大压力。我所在的韩语专业女多男少,男女比例极不协调。大家都说男生天生对语言不如女生敏感,再加上我在接触新事物时理解能力可能稍有不足,总之在一开始的韩语学习中,我感到有些吃力,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大一上学期结束时,在年级一百多人中只能勉强算是中游水平。现在回想起来,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刚入大学,存在着一段时间对新生活的不适应,和需要从高中学习方式中摆脱出来的一种模式的转换,既过渡期。过渡期的长短因人而异,有的人过渡期较长,有的人过渡期较短。想要顺利克服过渡期,主要还是要靠自己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的方法。

虽然经历了一段时期学习上的挫折和苦闷,但我积极转化了情绪,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那就是充分体验大学生活的同时,全方面锻炼自己。学习上短时间难以找到的自信,就从其他地方找回来。我开始积极参加学生工作,大一时期担任过院学生会干事,协助组织策划了各项活动;同时大一至大三期间,我一直是班里的班长,连续两年带领班级荣获校优秀班集体称号。我还广泛参加了自己感兴趣的各种文体、知识竞赛活动,大一至大二在校期间,我代表学校参加了两次省级比赛,获得了一次团体二等奖和一次个人优秀奖;代表学院参加了五次校级比赛,共获校一等奖两次,校二等奖两次,校三等奖一次;以个人或团队身份参加的院级比赛共获一等奖三次,二等奖四次,三等奖两次。期间我还参加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获得了一次院一等奖,两次院二等奖;担任了学院主持人,参加过许多校级院级晚会、活动的主持;同时也是学院男子篮球队的主力队员。正是这些挑战让我逐渐在大学中摸索出属于自己的足迹。

道路选择:外交的初心梦想

在校期间虽然过得非常忙,却十分充实。我没有随波逐流,而是把时间都用在了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上。回想起来,正是当年这些“奋斗”的时光,对我个人的成长起到了莫大的帮助。它锻炼了我的责任感、处事能力和应变能力,并使之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我身体,成为了自己的一部分。同时我在学习上也不敢疏忽,虽然进度慢,但也并没有急躁,而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按着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慢慢前进着。白天各种活动占据了太多时间,那就晚上回到宿舍加班学习。语言的学习需要日复一日的大量积累和坚持,很多个深夜凌晨,其他同学都已安然入睡,只有我还在“挑灯夜战”,预习第二天的新课文、新单词。

就这样一天天坚持着,直到大一下学期快结束时,我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有了一个较明确的转机,那就是通过遴选考试或者国考进入外交部,成为一名人民外交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为首先我对党和国家有着无比的爱戴和尊敬之情,其次作为一名小语种专业的学生,一直对国际政治比较感兴趣,加之那一年有了前辈参加外交部遴选考试并最后通过的榜样,对当时的我是一个很大的激励。一年的校园经历也让我看问题更加全面,在认真思考之后,我认为自己未来的确想从事这么一份虽然辛苦,但能为国争光,奉献青春的事业。于是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从平时每一个细节开始准备,向着外交部的目标努力。大二一年,我调整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把相对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专业学习上,同时坚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haia.com/hhdt/96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