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胜鼎middot头条6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的好 http://m.39.net/pf/bdfyy/

传了许久的重庆力帆为车和家代工之事,最终以车和家收购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股权落下帷幕。如今,借道力帆,车和家或将成为又一家获得生产资质的新造车企业,迈入产业门槛。

12月17日晚间,力帆股份(,SH)发布的一则《关于出售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股权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显示,力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帆股份)同意将公司所持重庆力帆%股权以人民币6.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重庆新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新帆)。股权转让完成后,力帆股份将不再持有重庆力帆的任何股权。

据了解,北京心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持有重庆新帆%股权。通过天眼查可以了解到,北京心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为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车和家),公司法人是车和家联合创始人沈亚楠。就此,车和家成为了新势力品牌中又一家获得生产资质的公司。

力帆集团拥有两张造车资质,分别是力帆汽车和力帆乘用车,出售力帆汽车的生产资质对自身电动化推进并无影响。

而从此次力帆股份的公告来看,车和家收购的是力帆汽车的资质。力帆汽车,这是一个“6字头”的生产资质——可以生产新能源轿车、SUV、商用车等各类车型。而在收购力帆汽车之后,车和家也具备了汽车生产资质,其可生产包括新能源轿车、SUV及商用车在内的各类车型。

通过查阅力帆股份的财报发现,截至到年11月30日,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经审计的资产总额账面价值约5亿元,负债总额账面价值约5亿元,股东全部权益(净资产)账面价值为.05万元。截至年11月30日,经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股东全部权益评估值为83.56万元。

自交割日起7个工作日内,重庆新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应向力帆股份支付3.9亿元。

自力帆汽车有限本次股权转让行业备案完成后3个工作日内,重庆新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应向力帆股份支付剩余股权转让对价款。

此次资产出售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且尹明善控制的力帆控股拥有力帆股份47.49%股权,第二大股东的股比仅为2%,股东大会的审批通过料无悬念。

而力帆股份的公告中是力帆汽车的交易价格为6.5亿元,尽管力帆汽车今年净亏损超过了2.7亿元,但力帆汽车无论如何也不是仅花6.5亿元就能够吞下的巨物。

年4月,李想创办车和家公司,规划了微型电动车SEV和中大型电动SUV两条产品线。前者针对城市短途通勤,但由于法规问题最终“终止”。

早在今年8月,业内就有传言称,无生产资质的车和家将选择重庆力帆走代工模式。彼时,苏州市环保局进行了一个项目公示显示,重庆力帆汽车将在常州分公司组建年产10万辆增程式纯电动SUV项目,且将租用车和家常州厂房进行改建。

该项目与此前车和家公布的增程式SUV项目有诸多雷同之处,这引起媒体猜测:力帆将代工“车和家”的首款量产车型。

然而,车和家创始人李想一直是代工模式的反对者。

10月18日,李想带来了车和家的首款产品——理想智造ONE。这款产品被称之为“无里程焦虑的智能电动汽车”。该车搭载增程电动技术,定位于豪华中大型SUV级别,NEDC综合续航超过km,市区工况续航超过0km。根据此前的消息,理想智造ONE将于年4月上海车展开始接受预订,明年第四季度批量交付。

当时李想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10年内只会推出两款产品,会把所有的钱和资源投入到两款产品上,而不是做一条很长的产品线,会对产品不断进行迭代。

同时,他还表示肯定不会代工,肯定会用自己的资质进行生产,不过他没有透露获得资质的途径。

“在工厂和生产资质方面,里边有太多的细节问题,我们现在还不方便详细解答。但是我们的工厂针对SUV的四大工艺已经完全准备就绪了,明年年初就开厂投产。由于是新工厂、新工人、新的车型和新的供应链,爬坡周期留了三个季度,时间比较富余,可以避免出现特斯拉早期交付的问题。我们实验周期也留了超过18个月,时间比较充裕,留那么长时间就是典型的我说过的:我们看到别人趟过的坑,我们不能再趟了。生产方面,我们肯定不会用代工,百分之百是我们自己生产。”

目前来看,当时双方就资质问题应该已经达成了一致。

在收购之事未尘埃落定之前,外界纷纷猜测车和家将由力帆代工生产,但是如今车和家已经%控股力帆汽车,代工也将变成自己生产。

现在看来,车和家通过收购力帆汽车的曲线方式获得了后者的生产资质。在此之前,威马、拜腾等企业均选择以收购的方式获取生产资质。

生产资质如同新造车企业的“准生证”,有了它才能顺利推进工厂、销售的供应链的建立。然而,国家发改委于去年6月已暂停了新造车项目的批复,从国家公示信息看,电动车生产资质规定制定三年以来,仅有十五家企业拿到了生产资质。

没有生产资质,使得一众即将量产的新造车企业不得不另觅蹊径,收购现有资质,或选择代工生产。

此前,蔚来、小鹏等选择了代工生产。蔚来第一量产车ES8由江淮代工,而小鹏第一款量产车G3由海马代工。蔚来在去年12月宣布上市以后,在今年6月陆续开始交车,目前已经完成了台ES8的交付。而小鹏汽车也已于12月上市,并实现了第一批的小批量交付。

代工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上市且没有生产资质的困扰,但是在企业站稳脚之后,还是需要将生产制造掌握在自己手上,因此蔚来和小鹏目前都在进行自有工厂的建设,最终还是要面临资质如何解决的问题。

蔚来创始人李斌称不会采用收购、购买的方法取得生产资质,尽量采用正向申请的方法获得“准生证”。

威马、电咖、拜腾则选择收购资质。年,威马汽车收购具有乘用车生产资质的大连黄海%股权,花费11.8亿元;今年7月,电咖汽车以10亿元收购西虎,以此获得生产资质;今年9月底,拜腾汽车大约以8.5亿元成本,从B轮领投方一汽集团那里获得了生产资质。

所以从之前的收购价格来看,车和家仅花费了6.5亿元就收购了有新能源轿车、SUV、商用车资质的力帆汽车,真的可以说是“白菜价”了。

未来,车和家第一款产品大型增程式电动SUV“理想智造ONE”将在常州工厂投产。今年10月,车和家正式公布了首款车型;该车将在年上海车展开始预订,并于年第四季度开始交付。据了解,目前工厂已经基本完工。

力帆与车和家牵手

另外,据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另一份(关于与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公告。双方将会成为战略合作关系,具体内容请看下面摘要:

双方通过资源互补、技术互补等有效合作方式,充分发挥新兴互联网造车企业与传统造车企业各自的优势,形成有效技术联盟,在新能源技术领域、新能源汽车开发领域、车联网领域、人车交互及数据共享等领域,加速技术向产品的有效过度,共同为绿色出行、智能网联和智慧交通领域提供全面、系统、可靠的实施方案。

合作的主要内容和合作模式

(1)增程式纯电动动力模块控制技术的研发成果共享;

(2)车载人机交互系统的研发成果共享;

(3)针对B端共享和网约车领域定制车型的研发成果共享;

(4)基于车联网应用的数据分析,应用场景的探讨和数据共享;

(5)车辆后市场服务模式的共同探讨和共享;

(6)双方同意,力帆股份有权出资且车和家同意接受力帆股份出资参与车和家最近一轮融资,融资金额、融资价格根据届时与其他交易方共同协商确定。

前面提到了,力帆集团是有两张造车资质的,本次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股权出售之后,力帆还有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其年产能达到15万辆,具有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足以满足未来3年的生产需求。

也就是说,力帆集团把力帆汽车的资质出售给车和家,力帆还有一个资质能够保证生产。同时力帆还要与车和家共享很多技术成果,并且还要参与车和家最近一轮融资。如此一来,力帆与车和家正式牵手成功,未来双方很有可能形成某种联盟关系。

因此,这不是车和家作为新势力造车品牌对传统车企的一次吞并,我们更可以看做是传统车企在寻求转型的时候与优秀新势力的一次深度携手。

力帆汽车创始人、力帆股份原董事长尹明善表示,对于网络流传的车和家收购力帆汽车的消息,公众可能存在误解,甚至“别有用心的人会造谣说卖掉力帆汽车了”。尹明善特意强调:“力帆有两块汽车牌照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卖掉力帆汽车有限公司,留下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我们有收益,市里增加(另外投资人的)一个新汽车厂。”

值得一提的是,力帆股份还宣布,将参与车和家最近一轮融资,融资金额、融资价格根据届时与其他交易方共同协商确定。

力帆股份的公告中还表示,投资75亿元的力帆新工厂正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新工厂拥有更高的工艺水平和更加智能化的生产线,投入使用后,无论是在产能,还是智能化方面,都将脱胎换骨,实现质的飞跃。

根据力帆股份发布的11月产销数据,11月,力帆股份传统乘用车销量仅为辆,同比下滑52.98%;前11个月,累计销量约8.84万辆,同比下滑11.62%。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力帆乘用车销量已从年的14.8万辆下滑至年的13.2万辆。

此外,根据力帆股份发布的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力帆股份净利润为1.3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18.06%。资金压力之下,力帆还计划通过卖地来换取流动资金。今年2月,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计划在重庆两江新区范围内择址修建新厂区,并对力帆乘用车现有乘用车生产基地进行搬迁,以此获得约15亿元至25亿元的土地出让收益。

更多详细信息,请看公告原文:

本文综合自:36氪、电动星球News、新浪汽车、E车汇、快车报、皆电、每日经济新闻、雷帝触网等信源媒体

-热门文章阅读-

[荐书]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安全分析与设计》内容摘选完全版

[科普]

EV,BEV,HEV,PHEV,FCV,都是什么鬼?

[干货]

特斯拉工厂最全视频,一次看个够,速速收藏

[干货]

宝马i3\大众e-up\日产LEAF的动力电池生产视频合集

[解析]

形锂离子电池与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成本分析

[干货]

一文看懂软包锂离子电池制作工艺流程

[技术]

锂电池极片辊压工艺基础解析

[技术]

锂电池极片挤压涂布厚边现象及解决措施

[干货]

电极在高速干燥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研究

[干货]

浅谈锂离子电池内短路模拟

[技术]

充电制度对NMC材料寿命的影响分析

[干货]

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白皮书(版)

[前沿]

锂离子电池掘墓者?双离子电池来袭

[聚焦]

锂电池产业链的中日韩大战

[聚焦]

中国IGBT真的逆袭了吗?

[解析]

深度揭秘丰田普锐斯电驱控制器

[解析]

电驱控制器中的战斗机,特斯拉的

[干货]

锂电池公司如何构建一流的质量体系

更多行业热门资讯及干货,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haia.com/hhdt/83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