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研究了部超辣眼的烂片,发现省电

你们去看《复联4》了么?

漫威十一年布局的终局之战,可不是年年都能遇到,相信这几年大家的朋友圈早已被泪水淹没。

但翻翻上映表,在映电影中跟《复联4》同场竞技的,竟然还有不少烂片的身影。

天下观众,苦烂片久矣。

如果按每张电影票50块钱算,每月被烂片骗进电影院3次,一年下来就是块钱。

哀嚎的钱包不允许我再这么被骗下去了!

另一方面,烂片给人的打击不只是金钱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不小心看到烂片的话,不只想吐,还可能想一头撞死。

如何规避烂片,就成了观众的刚需。

其实,在影迷之中一直流传着一条“潜规则”——海报越丑,越容易是烂片。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海报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就是个好例子。

海报像用word做的,电影像是PPT,两者一起加入WPS豪华办公套餐。

所以,为了帮大家有效避雷,修炼成烂片绝缘体,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那些烂片海报的套路。

烂片海报有多丑

人海战术

不得不说,某些海报丑都能丑到一起去。

如果要选被烂片使用得最多的海报套路,一定有它一票。

拉着所有主演配角在海报上合影,好像不把这些演员按在一起合照一张,给他们的片酬就白花了。

但是把所有人物堆叠在一起,会让画面没有重点,观众也没办法很快从海报中提取有效信息。

▲知道你请了很多明星了

另一方面,海报是一部电影的门面,如果在这方面都重复前人的套路,就别想指望它能有啥突破了。

比如说一连四部,豆瓣平均分4.65,烂成一个大IP的《小时代》。

《小时代》系列海报的画风,和它的质量一样稳定。

俊男美女挤满画幅,文字强行嵌入,不像电影海报,倒像是影楼大合照。

▲《小时代1、2》海报

在这种模式下,海报上的人物一个比一个多,表情一个比一个夸张,动作幅度一个比一个大,怎么看怎么不和谐。

▲《大话西游3》海报

▲《摆渡人》海报

“人海战术”合照法还有了不少“突破”,比如转换视角,变成平拍为俯拍,但人数是一定不能少的。

俯拍能够让观众更好地捕捉人物的表情变化,增加紧迫感。

▲《惊魂记》截图

放在平面摄影上,它相当于是从视觉上简化了空间维度,将摄影师想让观众注意的重点更加凸显。

只是一些烂片海报让俯拍的画面一下子出现这么多人,我的眼睛实在不知道该放在哪张脸上。

这也相当于弱化了前面的简化工作。

▲《祖宗十九代》海报

▲《断片之险途夺宝》海报

与电影内涵无关

电影海报是电影宣传的重要物料,影响了观众对电影的第一印象,所以电影海报的主题需要跟电影的剧情挂钩。

如果一张电影海报没有反映出电影的内涵,只靠一些噱头来吸引眼球,那么就有大概率是烂片。

因为,它很可能没有内涵。

宝强曾经因《大闹天竺》喜提金扫帚奖,不过,比起这个奖项,这张海报更让人尴尬。

▲《大闹天竺》海报

12个做着鬼脸的人头堆在一起,视觉冲击力是够了,就是看不出电影想讲什么故事。

这张13头宝强更让人尴尬,看得我密集恐惧症都要犯了。

▲《大闹天竺》海报

《爵迹》打出真人CG电影的旗号,想要做一部“奇幻大片”,可在海报上看不到奇特宏大的幻想,倒是把特效方面的薄弱都暴露出来。

▲《爵迹》海报

还有《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的这张海报,我们第一眼就看到毕导微笑的脸,却不知道他和纯洁心灵、逐梦有什么必然联系。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海报

上映了三天就被骂到撤档的《阿修罗》,占满大家视野的是三个大头,彰显着先进的特效。

▲《阿修罗》海报

但阿修罗其实是佛教的一个概念,它们易怒好斗,英勇善战,男子大多数形貌丑陋,女子却貌美如花。

因为有美女但无美食,他们整日与有美食但无美女的帝释天相互敌视,征战不休,他们交战的地方常常尸横遍野。

电影《阿修罗》的海报,只是将三张脸拼接在一起,并没有展示出阿修罗的骁勇善战,也没有反思阿修罗存在背后的哲理。

同名日本动画电影《阿修罗》的海报,就比这部电影的海报有感觉得多。

▲《阿修罗》海报

哗众取宠

吸引眼球是一张电影海报的使命,但为了吸睛而吸睛,则抹掉了海报的艺术性,只是单纯把它看做一个宣传工具。

这让人又怎能让人相信,他们会对观众尊重,对电影本身尊重呢?

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配色怎么吸睛怎么来,却不考虑色彩和谐度;人物造型怎么浮夸怎么来,却不考虑意境和内涵:

▲《仙球大战》海报

▲《封神传奇》海报

我们不妨再来看看《封神演义》中对人物服饰的描写:

杨戬:“扇云冠,水合服,腰束丝绦,脚登麻鞋,一副道士打扮。”

申公豹:“头上青巾一字飘,迎风大袖衬轻梢;麻鞋足下生云雾,宝剑光华透九霄。”

▲《封神演义》小说插图

这些神仙都是仙风道骨的道士打扮,可比《封神传奇》金光闪闪的画风耐看多了。

看了这么多辣眼睛的烂片海报,那啥样的海报才能跟好片配得上呢?

海报设计师黄海老师曾经说过“设计海报是做减法,挖出电影的内核。”

一是要在设计上做减法,突出核心元素,去掉那些会让画面显得繁杂的元素。

上世纪的德国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倡“lessismore”,反对过度装饰的设计,而是注重建筑的实用性。

▲包豪斯学院大楼

他强调去除那些不必要的装饰,将核心元素提炼升华。

凡德罗曾就任德国魏玛包豪斯设计学院的校长,用这个理念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现代设计师。

MUJI的性冷淡风,苹果的极简UI,都受到了包豪斯的深刻影响。

在我国传统的国画里,也一直有留白的传统。

元末明初的画家倪瓒,就是知名的留白狂魔,能留白的地方都给安排上了。

因为留白,远处是山,近处是有树的平地的“一河两岸式”画法,也成了他的经典手法。

▲《六君子》倪瓒

留白不仅增强了画面的气韵,还给观众留下了足够的遐想空间。

在这里,我们还以黄海老师的海报为例。

《黄金时代》美国版,人物剪影嵌在金色笔尖中,与之相呼应的是金色腊梅。

▲《黄金时代》美国版海报

画面上没有多余的元素,颜色也几乎只用了黑金二色,反而更突出了重点,旁边的演职员表都成了绝佳的点缀。

黄海当初给《太阳照常升起》做的海报,也同样惊艳。

▲《太阳照常升起》海报

用大红做底色,在正中央周韵正在赤脚前行,画面看似简单,却传达出一种狂暴的力量。

类似这样简约但立意深刻的海报还有很多:

▲《罗曼蒂克消亡史》海报

▲《两小无猜》海报

除了简约不简单这一点,电影海报还要跟剧情和主旨发生关联,让观众能够提前感知到电影的内涵。

这一点,可是老传统了。

19世纪末,卢米埃尔兄弟成功放映影片《工厂的大门》等一系列影片,从此将电影这条道路发扬光大。

而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张的电影海报,就是卢米埃兄弟在放映系列短片时所用的。

▲卢米埃尔兄弟宣传海报

电影包括火车进站,工人离开工厂等一系列场景,而海报反映了卢米埃兄弟对电影这一新事物的信心。

在一百多年后,有许多反映电影内涵的精美海报出现。

《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的每一张海报,都是一件残缺的稀世珍宝。

▲《我在故宫修文物》“边景昭竹鹤图轴”海报

每一张海报都有一道裂缝,中间都有一个在修补的小人像,都是在诠释电影“大历史,小工匠,择一事,终一生”的内涵。

▲《我在故宫修文物》海报

《黄金时代》的主海报,一出就在朋友圈刷屏。

▲《黄金时代》海报

黄海曾经解释这张海报:

“她处在那样一个乱世中,但是文字成为了她的能量,在文字的世界里她纯粹而又强大地屹立着,所以那一片泼墨象征着乱世,而汤唯静静地站在纯白的纸上,那种坚定非常有冲击力。”

《黄金时代》也因为这张海报被更多人知道、了解。

当然,在海报这方面,好片不一定能够永远水准在线,烂片也不是没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漫威系列电影陪我们走过十一年的旅程,从最初的钢铁侠,到如今的终局之战,每一部都赚足了我们的欢笑和眼泪。

但是,漫威电影的海报,在设计上并没有呈现出应该跟它话题度匹配的优秀,更多还是靠大家的情怀在撑。

▲《复仇者联盟3》海报

漫威在这方面确实显得有点懈怠,有时,一些烂片在对待海报的态度上已经反超了它。

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小时代4》后来还出过一款横板海报,cos了《最后的晚餐》,整体效果就好了很多。

在《最后的晚餐》中,耶稣说出有人出卖了自己,消息一炸开,12个门徒有了12种不同的表现,屋内乱作一团。

▲《最后的晚餐》

与屋内的混乱相对比的,是窗外的一片宁静,象征着耶稣内心的平静。

而《小时代4》的这款海报,桌子上面一团和气,桌子下面暗流涌动。

▲《小时代4》海报

观众自然而然地产生解读兴趣,根据海报玩起了推理游戏。

▲图片来自豆瓣评论

《道士下山》也是典型的海报质量盖过电影。

▲《道士下山》海报

海报看似不起眼,却对电影宣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坊间一直流传着“一张好的海报值万”的说法。

其实,无论是海报还是电影本身,本身都是一种艺术。

这两种艺术对影视行业的欣欣向荣都起着重要作用,无分高低上下,少了一环都是缺憾。

无论烂片还是丑海报的出现,本质上还是不够重视,没有对这两种艺术认真起来。

可是糊弄观众不算本事,拿出好的作品才是硬道理。

如果都那么认真,难道在不远的将来,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会永远是好电影+好海报的黄金组合么?

作者|秦捉月

简介|我睡了晚安

END

—今日互动—

你看过最差的海报是什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haia.com/hhdt/63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