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企业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这位巨

8月下旬,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院士、专家齐聚鸭绿江畔,为丹东企业发展巡诊把脉,为丹东经济转型“支招儿”献策。

“一座城市能持之以恒地将这样一项活动办下去,我为这份坚持感动。”已是第三次来丹的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学术工作委员会执行副主任燕泽程说。

丹东多个项目与院士、专家建立联系

地区发展需要人才,产业创新依靠人才。年9月27日,丹东开全国中小型城市“柔性引才”的先河,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以两院院士和各领域高级专家为主,创建了“鸭绿江之友”院士专家联谊会,每年邀请院士专家来丹,开展考察调研、科技合作洽谈等活动。六年来,联谊会推动丹东多个项目与院士专家建立了联系,建立了以汽车增压器、水产品加工、仪器仪表为主的产业化智囊团队,对接两院院士15位、各类优秀专家位,争取各类专项资金1亿元,签订合作协议42项,成为丹东承接高层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有效载体。

院士、专家对口帮扶企业

一名拔尖人才能带动一个特色产业,一名技术专家能拓展一个朝阳市场。在中科院侯保荣院士的介绍下,丹东中科永明海产品技术研发有限公司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合作,开展海产品加工后废料环保利用研究,从鱿鱼软骨废料中提取医用食品级β-壳聚糖等产品,具有很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坚积极帮助辽宁精化科技公司转型,指导其生产效益高、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改性杨木,预计3至5年内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凤城翁泉沟硼铁矿是亚洲最大的硼铁矿,中科院院士张懿率团队在提高硼、铀、铁等矿物质收得率及硼的综合利用等方面给予技术支持,帮助企业提高了产量,减少了污染排放。

丹东企业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

联谊会会员张运涛教授及其团队在与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合作过程中,将“天香”、“燕香”等草莓新品种带到东港,经试验、示范,表现出生育期早、高产、抗病、口感好、耐运输等优点,为种植户增加了收入。在今年的院士专家与企业对接会上,丹东市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廷东与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进行了对接交流。“过瘾了!专家不仅为我们带来了行业动态,解决了技术问题,同时还为我们引荐不少老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捷径。”

同时,制定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及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断加强人才联合培养和提升:通过“依站办学”实行传帮带;“借站留学”把企业人才送到院士所在院所深造;“进站求学”采用请进来的方式就地培养,与院士专家及其创新团队共建人才培育基地。六年来,丹东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数量由1家迅猛发展到22家,研究领域涵盖了高科技产业、精密仪器仪表、测控技术等多个重点产业,进站院士27位、高层次专家92位,相继承担了20余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高科技成果填补了国内外行业空白,为丹东企业引进高端智力、推动创新发展、促进转型升级打开了一条“快速通道”。东港市先后建立了东港草莓院士专家工作站、黄海稻区院士专家工作站等6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袁隆平、陈温福等9位院士和27位国家级专家,开展研发课题32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6项,为推动东港市传统农业科技创新、提升产学研发展水平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为更好地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我市创新了“合作挂职”的柔性引才方式。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发动机节能与排放控制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倪计民挂职凤城市副市长,带领技术团队协助凤城市组建了辽宁汽车发动机增压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和研发人员22名,建立研发机构12家,实现了“智力联盟+院士专家工作站+行业协会”有机结合,校企联合攻关和破解技术难题12项,申报发明专利8项,技术成果转化62项,自主设计和研发产品达20多种,年创产值达亿元,极大提升了凤城汽车发动机增压器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能力。

记者│宋琳景媛媛责任编辑│郑定成主编

李志成

赞赏

长按







































白颠疯早期证状
复方樟脑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haia.com/hhdt/5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