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岁月连载36该到成家时上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知青到农村达到一定年龄后,是必然要出现和解决的问题。这件事如处理失当,将会出现有违社会伦理的道德事件。

当时,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在这个方面,处理是得当的、适宜的。将兵团附近的男女青年引进过来,不仅可以稳定在团知青的“扎根”信念,更为将来农垦事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我写下这些文字,不仅是留下自己的一份经历,一段历史。更想在将来有可能撰述“上山下乡”历史时,添上一份可信、可考、可证的真实情况。

一、爸妈的“规矩”

年的春节,二弟带着他的“女朋友”回家探亲,我与他们是一起回阜宁的。这一年,我们家过年的气氛很好。三弟好像也有了女朋友,只是还没有挑明罢了。

看得出来,爸妈对他们带回的“女朋友”都很满意。只是对我的孑然一身,很有些看法的。他们认为:最该带回“女朋友”的应当是我。看着我毫不为意的样子,爸妈对此有些着急了。

这一天,在全家吃过晚饭后的闲聊中,爸妈开口了:“做事要有规矩:如果你们的哥哥不结婚,你们两人谁也不准结婚。”我一听见这个话,倒也很替我的两个弟弟不平。

我就说:“谁要找好谁结婚。干吗非要扯上我?”爸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一提到“规矩”,谁也提不出反对的意见了。两个弟弟和他们的“女朋友”,两眼直直地望着我。

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只好硬着头皮,表态说:“别为我的事操心了,明年我也带一个回来。”听了我讲的这句话,爸妈好像长长地舒了口气。在三兄弟中,似乎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我。

爸妈俩人在脾气、性格、爱好方面,是有许多不同之处的。在有些方面,表现甚至相反或对立。而有一句话叫做:“家有长子,国有大臣”,是常常挂在他们嘴边的一句话。在这个方面,他们的立场又出奇地一致。

其实,我对婚姻这件事,一直很是消极的。讲心里的话,有时甚至是非常抵制的。而这个消极与抵制的根源,却是来自我的家庭、我的出身。从我记事以来,我觉得我就是个“不该出生的人”。

家庭出身就像座沉重的大山,狠狠地压在我的头顶上。等我懂事以后看到:如果爷爷是地主,他的儿子是“地主”家庭出身,他的孙子还是“地主”家庭出身。真应了毛主席讲过的那句话:“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

这种感同的切身之痛,我是心有领受的。我真的害怕把这样的“痛”,传诸于子孙,再变成“没有穷尽的”。这才是我消极与抵制的根源所在,因为我没有本事抗拒社会这样的安排。

在我的生命里,并不是没有遇到过喜欢我、或我心仪的人。但是,我却不能接受或是追求她。我心里有一句话,从来没有说出口过。这就是:正因为我爱她,所以我不能害她。

这样的心情,一直左右着我。我在一本日记上,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我平时的快乐与多言,只不过是在掩饰我内心的痛苦和寂寞罢了。”这段话是实际而真切的。长期以来,我真的就这样过着日子。

来到兵团有五年多了,在心智与身体方面,许多人由幼稚走向成熟。一些人的恋爱也谈得热热闹闹,基本上也有了自己喜欢或心仪的对象。只有我是一个例外,我没有与连里任何一个姑娘谈过“恋爱”。

在阜宁的探亲假结束以后,我二弟的“女朋友”——秀英,开始忙碌起来。到处帮助我“介绍”对象,她当时是女排的排长。对于这我也是理解的,她比我二弟还大了一岁。

最着急的人,应该就是她了。在连里,无论男女,我的朋友并不少。肯为我帮忙的人,也不少。这里有另一位女排排长过永珍,原科研班班长柯金凤等人。这时,“文革”还未结束,虽然还是兵团。但在生产劳动方面,已经出现了“责任承包制”。

劳动开始记“工分”了。有的“被”介绍对象对秀英说:“论人品和能力,你哥哥绝对是千里挑一的。论劳动与工作,他能够养活自己和家人么?”这样的话,传到我的耳朵里,我也觉得很有些道理。

毕竟,我患过“肺结核”,“胃溃疡”至今未愈。时不时地还会吐血,都是真实的情况。要想“扎根”兵团、“干一辈子革命”,身体与体力是第一要考虑的因素。人都是现实的,任何好高骛远都没有用。

就在这样的状态下,半年时间又过去了。我要找的“对象”毫无踪影,我已准备好今年春节不回家了。省得再听爸妈的絮叨,也劝二弟与秀英别听爸妈的话,自己做主,去领自己的结婚证。

二、介绍人老毛

这时,正是我与毛邦俊商量为尹恒花、蔡青松写申诉状的时候。也不知是第二天、还是第三天的时候,老毛突然问我:“你认识陆集的什么人吗?”我答道:“我一个也不认识。”

他说:“这就奇怪了?有人在打听你呢!”我赶紧问老毛:“这是怎么回事?”老毛告诉我:“这天有一帮姑娘,经过我的‘看青’小屋,向我打听:前两天,在这里的那位小青年,到哪里去了?”

听见老毛这样讲,我才想起来了。就把那天有几个人问路,我让四营机耕队的张元直师傅把她们带上的话讲了一遍。老毛听后,说:“原来如此。我看得出来,其中有两个姑娘,对你特别有好感呢!”

我说:“你怎么知道的?”老毛说:“她们问你的情况,问得特别仔细。”我说:“别开玩笑了。一面之缘,有什么好感不好感的。”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又过了好几天。这天傍晚,老毛突然找到我,说:“那两个姑娘又来了,你要不要见见她们?”我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想也没想地就回答:“不见。”看见我这样说,老毛也没有什么办法。

他只能讪讪地说:“我还要回去对她们讲一声,就说你不在连队。只是我的床,今晚让她们睡了。我还要回来,与你‘通腿’呢。”想想老毛也是为我的“个人问题”在操心,我答应了他讲的“通腿”的要求。我当时在夜班加班,等我下班时,老毛已经睡着了。

第二天,老毛才对我讲,这两个姑娘的情况他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两位姑娘都姓张,其中一个是陪另一个来的。如果我同意的话,他愿意替我到陆集去跑一趟。我当时的心情很乱,不知该拒绝还是接受,因此就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老毛是个热心肠的人,见我没有反对,果然到陆集去了一次。在陆集,他还真与这位张姑娘见了面,并约好了她再次来连队的时间。老毛说:“我觉得这个姑娘不错的,见面一切自己谈。我这个媒人,还不知当得怎样呢?”

到了约好的这一天,这位姓张的姑娘果然来了。这是我们的第二次见面,因为在第一次相识时的情形,她与好几个人在一起,我对她真的毫无印象。因为无论如何我也想不到,会有今天的故事。

她有一米六的身材,圆润的脸庞。与后来连队妇女对她的形容,说她“长得像周芝玲”。可是我认为:她就是她,与别人长得一点也不像。这时我才知道:她叫张玉英。陆集大队副书记张大清的二妹妹。

这不仅让我又担心起来,依然是我的“家庭出身”问题。我是一个欢喜把问题摆在桌面上的人,不愿留下什么后遗症。当我把这件事告诉张玉英的时候,她说只了一句:“我是跟人过日子,又不是跟成份过日子的。”这才是我与“看青”小屋,继续的故事。

三、陆集是她家

她也告诉我:从小因为人口多、家里很穷,她没有读过书。但她的哥哥是初中毕业、姐姐是高中生,而她要带妹妹和哥嫂家的孩子。同时她也表示:她非常羡慕读书识字的人。

她与我登记结婚后,我曾陆陆续续教她识了一些字。但离完全脱肓,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是,我们可以用于学习的时间太少了。这些当然都是后话了,但她决不是个“目不识丁”的人。

以后,我们保持了这样的联系。有事商量的时候,我还给她写过信。后来我们认识了一个姓陆、小名叫“二体子”的人,他就是陆集挑豆腐到兵团来卖的人。我和她有事,就托他捎个口信。

时间到了秋天。老毛对我讲:有这么长时间了,你总要到陆集去看看吧。想想他说的有道理,我确实想去一趟。但我在陆集是人地生疏,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也没有。这时候,一直关心我“找对象”的庞开维师傅开口了。

他在食堂当炊事班长。我这时才想起,他就是滨海县的人。他告诉我:他在陆集供销社有个姓谢的要好朋友,我到陆集后可以去找他。不管遇到什么事,他都会帮你忙的。

这天连里放假,我起了个大早向大有渡口赶去。连队到渡口,足有十八里路呢。我摆渡过河后,正好滨海的班车往回返。中间有个小站,就是陆集。供销社的谢师傅,是非常好找的。

就在路后边的一幢红砖房东头,就是供销社谢师傅的家。知道我的来意后,谢师傅和谢师娘非常客气。他让自己的一个女儿,帮我去给张玉英送信。这一下不得了,一拨又一拨的人往谢师傅家里涌来。

他们有两三个,有三五个,到谢师傅家来。我心里明白,这些人都是张玉英的家人。他们并不与我打招呼,只与谢师傅和谢师娘讲话。但两只眼睛,都在我的身上刷来刷去。

这一下弄得我好不尴尬,而且还不能说什么。我知道,这一关是我必须过的。但是,从上午到下午,张玉英家的直系亲人,一个也没出现。这是怎么回事呢?后来我才明白。

张玉英的母亲去世较早,她是与父亲一起生活的。大哥的年龄比她要大二十岁,早就成家另过了。大哥家里,也是个多子女的家庭。有三个儿子,五个女儿。张玉英的大侄女,仅比她小了一岁。

大姐出嫁后,家里人的缝缝补补、浆浆洗洗,全部靠她。她的下面,还有两个妹妹。她十四岁的时候,就在生产队参加劳动。那次到农场来、并向我问路,是她们中有个人的亲戚叫王素珍。

这位亲戚家、也就是在十四连,她们是来玩的。王素珍对她们很热情,并且半认真、半开玩笑地问她们:愿不愿意到农场来找对象,她可以为她们作介绍人。当时,尽管农场的十几元工资,实在很低。

但对于附近农民来讲,农场依然是有着很大的吸引力。甚少他们认为,农场是拿工资的。正因为王素珍讲了“找对象”的话。她们中至少有两个人,想到了那个让她们少跑路、乘上了拖拉机的小伙子。

下篇:黄海岁月(连载37)该到成家时(中)

上篇:黄海岁月(连载35)乡间见闻录(下)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丸价格
北京哪家看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haia.com/hhdt/17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