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江苏省下辖地级市,古称“海州”,海域平方公里。因面向连岛、背倚云台山,又因海港,得名连云港。位于中国沿海中部,东濒黄海,属温带季风气候,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北西与山东日照临沂市、西与江苏徐州市毗邻,南连江苏宿迁市、淮安市和盐城市,下辖3个区、3个县,总面积平方公里。[1-2]年常住人口万人。[3]
连云港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一带一路”交汇点城市、国家东中西区合作示范点、上海合作组织出海基地、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连云港是《镜花缘》、《西游记》的文化起源地,是一座山、海、港、城相依相拥的城市。[1][5-9]
年,连云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亿元,增长7.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元。
年,连云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亿元,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亿元,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90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02亿元,增长9.8%。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双双跨上千亿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首超元,达到元。
年,连云港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7:44.2:43.1。工业化进程逐步提高,工业在全市经济中的主体地位逐步提升,工业化率为35.8%,比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服务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
连云港市赣榆区渔港(3张)
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3.1%,比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年,连云港新增城镇就业5.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5%。年末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2.65万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53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个,“双零”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在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完善87个乡镇劳动人事争议专业性调解组织。
年,连云港新增私营企业1.01万户,增长17.5%,年末全市注册私营企业达到6.77万户;新增个体工商户3.62万户,增长24.0%,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达到18.69万户。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均有所上涨。除医疗保健类上涨12.9%涨幅较大外,其他涨幅均在3%以下,依次为食品烟酒类、其他用品和服务、居住、衣着、交通和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和娱乐,涨幅分别为2.9%、1.0%、0.8%、0.6%、0.3%、0.3%、0.1%。工业生产者价格有所回升。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0.2%,其中生产资料上涨0.1%,生活资料上涨0.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2%。
年,连云港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亿元,下降27.5%。其中:实现税收收入.80亿元,下降28.1%。分地区看,市区、三县分别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亿元和66.56亿元,分别下降16.1%和44.1%。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亿元,比年减少55.00亿元,下降12.8%。用于民生支出达到七成,其中教育支出71.41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36.83亿元,医疗卫生31.36亿元,城乡社区事务49.80亿元。
年,连云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增长14.8%。其中,工业投资.34亿元,增长17.5%;服务业投资.35亿元,增长8.2%;房地产开发投资.41亿元,增长14.6%。
年,连云港完成工业投资.34亿元,增长17.5%,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达72.0%。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投资.2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0亿元,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投资99.0亿元,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82.2亿元,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68.5亿元,医药制造业投资59.4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52.1亿元。全年完成民间投资.7亿元,增长15.0%,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68.0%。民间投资主要投向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其中制造业.9亿元,占全市民间投资69.0%,房地产业.6亿元,占全市民间投资14.9%。全年亿元以上在建重大项目个,比年增加个,完成投资.8亿元,占全部投资额的63.0%。
年,连云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增长9.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8.3%。其中,工资性收入元,增长8.4%;经营净收入元,增长6.5%;财产性收入元,增长13.9%;转移性收入元,增长7.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元,增长6.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增长9.0%。其中,工资性收入元,增长9.4%;家庭经营收入元,增长7.2%;财产性收入元,增长15.8%;转移性收入元,增长11.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增长11.7%。[3]
第一产业年,连云港粮食播种面积.3万亩,比年减少1.6万亩;亩产.6公斤,比年减少0.7公斤;总产.8万吨,比年减少1.4万吨。其中,夏粮播种面积.2万亩,比年减少1万亩;亩产.7公斤,比年增加0.2公斤;总产万吨,比年减少0.3万吨。秋粮播种面积.1万亩,比年减少0.6万亩;亩产.8公斤,比年减少1.7公斤;总产.8万吨,比年减少1万吨。
年,连云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家,省级48家,市级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0亿元,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1.96。
年,连云港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7万亩,建成7个省级万亩“菜篮子”工程蔬菜生产基地,面积达8.2万亩;东海县桃林镇北芹村获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年,连云港新增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4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1家,三星级2家,累计分别为1家、2家、7家。新建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2个,累计为9个。新建市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20个,累计为50个。各类休闲观光农业经营主体达多个。[3]
第二产业年,连云港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87亿元,增长12.2%。其中,轻工业总产值.07亿元,增长17.3%,快于全市5.1个百分点;重工业总产值4.80亿元,增长10.0%。
年,连云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8亿元,增长12.4%。实现利润总额.17亿元,增长10.0%,利润率为7.7%。亏损企业家,比年减少31家,下降21.4%;亏损企业亏损额10.05亿元,增长15.7%。
年,连云港家企业规模以上小微企业实现总产值.57亿元,增长19.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为66.2%,拉动全市工业生产增长8.1个百分点。家大中型企业总产值增长7.1%,对全市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为33.8%,拉动全市工业生产增长4.1个百分点。
年,连云港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3亿元,增长3.0%。其中,房屋建筑工程总产值.74亿元,增长2.2%;安装工程总产值47.99亿元,增长17.4%。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万平方米,与年基本持平;房屋竣工面积.1万平方米,增长10.6%。[3]
除正式行政区外,连云港市还下辖6个城市功能区:新海新区、连云新城、徐圩新区(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云台山风景名胜区。
第三产业年,连云港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亿元,增长12.4%。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83.92亿元,增长29.8%;零售业.72亿元,增长8.3%;住宿业13.86亿元,增长42.8%;餐饮业89.80亿元,增长32.7%。限额以上单位中,粮油食品类实现零售额50.0亿元,增长44%;服装类21.23亿元,增长25.8%;金银珠宝类15.45亿元,增长17.6%;家用电器类19.41亿元,增长19.4%;中西药品类31.9亿元,增长14.9%;石油制品类90.0亿元,增长2.4%;汽车类70.0亿元,增长10.8%。全年实际到帐注册外资5.50亿美元,下降31.3%。进出口总额70.40亿美元,下降12.5%。其中出口总额36.84亿美元,下降9.3%。
年,连云港实现旅游总收入.40亿元,增长15.5%。接待国内游客1万人次,增长12.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8亿元,增长15.6%。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2.26万人次,增长11.2%;实现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增长10.5%。月牙岛、孔望山、桃花涧、后云台山等景区扩建改造快速实施,花果山景区成功创建5A级景区。
年,连云港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8亿元,比年初增加.56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中,住户存款.91亿元,比年初增加.94亿元,同比增长11.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亿元,比年初增加.22亿元,同比增长14.6%。全年保险业务总收入69.78亿元,增长20.8%。其中,寿险保费收入41.58亿元,增长22.3%;财产险保费收入20.97亿元,增长17.0%;健康险保费收入5.87亿元,增长26.9%;意外险保费收入1.36亿元,增长12.8%。保险业务总支出23.20亿元,增长31.1%。[3]
社会事业编辑
科学技术年,连云港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78%,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3%。高新技术企业增至家,实现工业总产值.08亿元,增长12.0%,对全市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为38.5%,拉动全市生产增长4.7个百分点。其中,“三新”产业实现总产值.68亿元,新材料制造业、新能源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分别为.50亿元、.78亿元、.40亿元。[3]
教育事业年,连云港新建中小学2所,改造中小学校舍31.4万平方米,安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人。在苏北率先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教育强市步伐不断加快。全市所有县区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国家级督导认定,新海实验中学代表队获得“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全国总冠军。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9%,比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7.4%,比年提高0.2个百分点。[3]
连云港高校名单层次
学校名称本科院校淮海工学院(原淮海大学、
江苏海洋大学[26](筹))
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
(海州师范学院[27](筹))
独立学院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专科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会职业学院[28]江苏城市职业学院连云港校区高职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经贸技师学院、江苏省经贸高级技工学校)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县(市、区)学校名称海州区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连云港外国语学校连云区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赣榆区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赣榆县第一中学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城头高级中学赣榆智贤中学[29]东海县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江苏省白塔高级中学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灌云县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灌云县第一中学[30]南京师范大学灌云附属中学[31]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灌南县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注:连云港外国语学校因初高中未分离,一直未参与普通高中四星级评估。直至年学校高中部晋升为江苏省三星级高中。该校根据《连云港市高中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与四星级高中同时参与第一录取批次,并在四星级高中录取结束后录取。[32-33]连云港市区部分优秀中小学层次
学校名称
初中
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连云港市海宁中学连云港外国语学校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连云港东港中学连云港市西苑中学小学
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
连云港市海宁小学连云港市建宁小学连云港市新海小学连云港市海州实验小学连云港市幸福路小学连云港师专一附小连云港师专二附小连云港师专三附小(连云港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小学)文化事业年,连云港首批建设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家,新增公共文化场馆39个,新建市图书馆分馆12个。现代淮海戏《辣妈犟爸》参加第三届江苏文化艺术节并获优秀剧目奖,《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填补了本土儿童剧空白,《决战花果山》网页游戏成功上线,实现了游戏研发零的突破。制作发放5万张农家书屋借阅证,家“一卡通”农家书屋与县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全年组织举办广场文化活动、“港城一家亲”社区文化节等各类文化活动2万余场次,送戏下乡场。市图书馆入选国家第三批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东海县入围省级书香城市示范县,灌南县成功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3]
医疗卫生年,医院新海院区项目竣工,市精神卫生中心建成投用。新建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 2 家,医院养老护理院、医院“东方康复养老中心”投入运营。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分级诊疗制度加快构建,基层医疗机构首诊量达到60%。医院建医院。
年,连云港发布《建设健康连云港行动计划(-)》,通过广场活动、市民健康学校、健康大讲堂、媒体专栏、健康教育讲师团巡讲等方式,大力普及健康知识;积极倡导健康运动,举办各类健身活动,学校体育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全年新增居民健康卡50余万张,获评全国“居民健康卡普及应用先进单位”。[3]
连云港市区公共卫生机构名称
别称
性质
医院通灌院区
医院
医院
医院新海院医院医院医院东区分院(新浦)
医院、医院
医院
医院西区分院(海州)
医院、医院
医院
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新浦东院区
医院
传医院
医院海州西院区
医院
精医院
连云港医院
医院、医院
医院
连云港医院海港分院
医院、医院
医院
中国人医院
医院
医院、医院
医院医院
医院
医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