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胶州市李哥庄镇魏家屯村村民魏兆俭,是一位远近闻名的“虾王”,他在十多年的大棚渔业养殖中,摸索出一套“篷布对虾”的科学养殖方法,取代了传统的砖块、混凝土虾池养殖,并成功实现了“一年四季出虾”。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去认识这位“青岛虾王”。
青岛高新区河套街道西小涧村的大棚,就是魏兆俭的养虾基地。在钢架结构搭建的大棚里面,记者并没有看到的由混凝土、砖石建造而成的传统虾池,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像用“篷布”围成的养殖池。
篷布对虾养殖创始人魏兆俭:这是一种进口的EVA辅助材料,环保无毒无味,厚度是0.9毫米,使用寿命商家说是15年,估计用个10年没问题/当时对这个东西不太懂,选料一开始是要抗压大的,别漏水就行,这个不是个事,它一个是这个料的环保的要求没达到,当时是选了好几个厂家的,进行了两次的实验,结果虾苗都没放住,最后选了这种料,效果非常好。
魏兆俭做水产养殖已经十二年了,之前,魏兆俭在全国各地跑运输,一次到南方运货的机会让他偶然发现了对虾养殖的商机,于是他卖掉车改了行。最初的时候,魏兆俭用的就是传统虾池养殖方法,由于南美对虾的虾苗对水质和温度要求特别高,所以在水泥池中,对虾出虾时间短以及死亡率高的问题一直很突出,同时养殖成本高、虾池建造时间长、环保要求不达标等一系列问题,也一直困扰着魏兆俭。多年来,他一直寻找着能够替代虾池的办法,而这种篷布的出现,让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篷布对虾养殖创始人魏兆俭:这个篷布六十多块钱一平方,一个水泥砖块的话就能到达二百多一平方/再一个我的大棚这么大,一个一千五平方的大棚,有半个月就可以建起来,用混水泥来建的话,大概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
建设周期短,投入成本低,这还不是篷布养虾的最大优势,最让魏兆俭惊喜的是“一年四季都能出虾。现在,魏兆俭的养虾基地,一年能收获四茬,每茬能收获斤对虾,亩产量约多斤,每亩效益达到了60多万元。
篷布对虾养殖创始人魏兆俭:在一年四季到冬天就可以供暖,用地暖。供热,供热以后只要达到这个温度,什么时候养都可以。不是那个露天池,一年只能养一批,也不可控。你看这个前两天温度高的时候可以降温,温度低的时候可以升温。
年,魏兆俭创造出的这套对虾篷布养殖方法,申报了两项国家专利。如今,魏兆俭养虾已经名声在外,出产的对虾远销全国各地,来到他这里来参观学习的养殖户和专家络绎不绝。凡是前来学习的同行,魏兆俭都把建篷布虾池的技术倾囊相授,久而久之,“青岛虾王”成为魏兆俭在这个行业里的名号。
篷布对虾养殖创始人魏兆俭:叫“虾王”不敢当,这个模式应该是国内领先,也还有别的模式是吧,但是这个篷布养虾模式在国内算比较先进的,现在好多人来参观。这一两天,也会接待两三把。福建的,浙江的,昨天又有东北的,哈尔滨的,重庆的,成都的好多的。经常都有人来看这个东西,都觉得这是个好东西。在咱们农业部,全国水产总站专家也来看了,黄海所中国水产研究员,咱青岛黄海所也来看。
魏兆俭的“篷布养虾”不仅让他在同行之间名声大震,还引起了渔业部门的重视。胶州市海洋与渔业局从年开始就对魏兆俭的养殖合作社进行帮扶,通过建成优质、环保的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示范基地做推广,真正实现无公害生态化养殖,让广大市民吃上安全放心的水产品。
胶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冯秀妮:南美白对虾以其适应性强、市场销售好的一个优点,成为我市海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我们这个渔业技术推广站,专门组织技术人员与这个兆俭合作社一起合作,来探索一个新的养殖模式,能够解决这个初期建设成本高、养殖效益偏低的问题。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