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9日讯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以造船业为例。从年下半年开始,持续繁荣的航运市场带动新造船订单“井喷”,年全球新造船订单创下自年以来的新高。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5.2%、50.8%和47.8%,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位居世界第一。这一切与近年来我国坚持智能制造这一主攻方向不动摇,加快构建智能制造发展生态,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密不可分。
作为造船大省的山东,更是频频发力智能制造,将快速提升船舶建造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作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紧抓智能化建造机遇的道路上不断加快追赶先进的步伐。
“石岛智造”的华丽转身
6月15日,为亚海航运建造的一艘TEU集装箱船下水;
6月20日,为丹东航运集团香港公司承制建造的TEU集装箱船首制船交付,比原定计划提前3个月;
7月15日,为印尼船东建造的TEU集装箱船开工……
作为荣成当地船舶龙头企业,黄海造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海造船)近来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在公司船坞和港池内,一艘艘建造中的轮船、海工装备摆开“巨人阵”,整齐排列在沿海岸线上,蔚为壮观。
9月23日,由黄海造船为亚海航运有限公司建造的TEU集装箱船“ASLHONGKONG”轮在山东荣成石岛管理区顺利交付使用。这是一艘低能耗、高航速、高实载率的节能经济型集装箱船,适用于区域性、多挂靠港、装卸频繁的支线型集装箱船的营运要求,可大幅提升船舶综合经济性。
“今年订单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还多,企业上上下下都特别忙。”据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军德介绍,今年以来,黄海造船为应对海运市场扩大和航线日益多样化趋势,抢抓海外航运市场机遇,加大科技创新,拓展船舶智能制造领域,带来良好发展势头。通过采用新技术和总装造船模式,黄海造船可将TEU集装箱船建造周期压缩5%以上,大型集装箱船生产经营已形成国际化、批量化、系列化及专业化。目前,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在手海内外大型船舶建造订单达70多艘,包括各式远洋渔船、TEU集装箱船、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豪华邮轮、多用途货船、执法船等,建造计划已经排到年。其中,远洋渔船、TEU集装箱船订单数量全球领先。
图/9月23日,由黄海造船有限公司为海外航运公司建造的TEU集装箱船在荣成市石岛管理区命名并正式交付。
数据显示,荣成市特色产业优势明显,是山东省优质造船基地,船舶及海工装备产能占威海市的67%。包括黄海造船在内,荣成石岛区域内拥有修造船规上企业5家,客滚船、重吊船销售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半数以上;拥有船舶配套规上企业6家,本地船用零部件配套率50%以上,目前已基本形成完整的修造船产业链条。今年上半年,修造船及相关配套产业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接近20%,成为山东制造业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不断求索的生动缩影。
塑成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山东是传统的制造业大省,智能制造指数居全国首位。近年来,山东省纵深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建立了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明确将高端装备作为重点发展的“十强”产业之一,朝着智能制造的方向不断转型升级。
步入年,智能制造产业被山东更多城市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济南提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打造智能经济强市;青岛深入实施“工赋青岛”行动,打造“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城市品牌;潍坊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数字“塑身”,建设“数智潍坊”……举全省之力聚力突破智能制造产业,山东发布的“三个十大”年行动计划中,“智能制造”同样成为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