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皮肤科医院 http://m.39.net/pf/a_4655748.html
印度《欧亚时报》网站5月10日报道称,年6月7日,美国“杜鲁门”号航空母舰在纽约长岛海岸附近的海峡过境演习时,一颗应用最新人工智能(AI)技术研制的中国遥感卫星对其进行了实时探测和跟踪。
这一说法源自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的研究团队,在国内期刊《航天器工程》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研究人员在论文中指出,这颗人工智能驱动的卫星自动探测到了“杜鲁门”号,并将航母的精确坐标位置发送至北京。
据悉,“杜鲁门”号当时正在参加一次水面战高级战术训练演习,这是一次实弹演习,参与此次演习的涉及第8航母战斗群,共有7艘舰艇,包括6艘驱逐舰和1艘巡洋舰。演习内容涉及多架飞机模拟在经过狭窄水道时与强大敌人作战。演习期间,航母战斗群测试了许多战术,比如改变编队、进行紧急机动以威慑敌方潜艇和其他威胁。
过去,中国军方如果想了解在美国本土水域进行的此类演习的细节,必须要在地面收集和分析大量原始卫星数据,这造成的一个情况就是在时间上的滞后,通常是在美军的演习结束后,我们才能得到分析结果。但有了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卫星后,中国可以更方便地对地球另一边的军事活动等感兴趣的信息进行探测,并“实时”将信息回传。
根据中方研究团队的说法,捕捉到“杜鲁门”号动态的卫星非常智能,可以每秒分析多帧高清图像,还能识别范围广泛的战术或战略目标,这是一些地面计算机根本无法达到的速度。
但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太空领域还是会面临许多挑战。一位从事卫星成像研究的专业人士就指出,当前主流人工智能算法需要基于大量数据的大量训练,但太空轨道上的计算资源相当有限。由于重量、空间和功率的限制,卫星搭载的处理芯片在处理速度方面通常落后于地面系统,并且它们必须在恶劣环境中工作数年而不出现故障。根据科研人员的说法,大多数用于处理人工智能任务的芯片在太空强辐射下会很快失效。
在《航天器工程》发表的论文中,科研人员提到了人工智能算法的强大优势和可靠性应用,这似乎意味着相关技术难题已经被攻克了。文中称,为卫星开发的算法进行图像识别所占据的计算资源,只占使用传统算法执行相同任务时所需计算资源的3%。此外,他们还研制出一系列新的人工智能芯片组,可以在卫星上同时执行多种不同类型的任务。如果一个芯片出现故障,另一个芯片将作为备份,并立即接管工作,以确保卫星的持续运行。
从论文描述中看到,人工智能卫星的表现非常优异。值得一提的是,在“杜鲁门”号参与演习期间,纽约地区上空出现了一些云层,但人工智能卫星还是能够在云层缝隙中识别出航母,获得的清晰图像包含了大量航母细节,几乎排除了出错的可能性。
此外,中方研究团队还进行了另一项测试,以验证天基人工智能的性能,其中同一颗卫星自动检测并获取了澳大利亚东北部军用飞机、海军舰艇和战略资产的坐标。据悉,智能卫星可以将通信效率提高万倍,因为人工智能会清除大部分干扰信道的垃圾信息。
中国卫星技术的发展确实是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年4月30日11时30分,我国在黄海东海海域使用长征十一号海射遥三火箭,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发射吉林一号高分03D(04~07)/04A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截至目前,“吉林一号”在轨卫星数量增至46颗。“吉林一号”最大的突出点就在于它的分辨率非常高,可以在1米以内形成非常清晰的视频图像。
吉林一号卫星之前已经有了很多出彩的时刻。如拍摄美国海军基地、美国海军造船厂、美军飞机墓地等等。其中最高光的一次,就是疑似跟踪拍摄了美军最先进的F-22隐形战斗机。所谓隐形战斗机,其实并不是说我们无法看见它,而是其通过多种综合设计手段,让雷达、红外、射频等探测设备探测不到。F-22虽然能躲过雷达的探测,但无法逃过“吉林一号”的“眼睛”。因为“吉林一号”属于光学侦察卫星,只要从合适的高度观察,便能发现F-22的踪迹。
综合来看,“吉林一号”卫星可以让美国的隐形战机无处遁形。而人工智能卫星则能观察美军航母的动向,这种组合的出现,可以视为我们已经具备将美军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的能力!这也表明,未来的高科技战争可能就是人工智能的天下,中美竞争的下一个战场或将在人工智能领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