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
一、填空题: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中英矛盾激化,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2、对英国的鸦片走私,抵制最坚决的是林则徐,年6月著名的虎门销烟,它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3、年6月年鸦片战争正式开始,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年英、法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年火烧圆明园。
5、沙俄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共掠夺了领土多万平方千米。
6、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7、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8、19世纪70年代,清朝大臣左宗棠收复新疆。
9、年甲午中日战争,涌现了许多爱国将领,如黄海大战中的邓世昌。最后中国失败并签订《马关条约》。
10、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11、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戊戌变法”开始。到9月21日仅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12、年,孙中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提出推翻清朝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奋斗目标。
13、年,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把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简称为“三民主义”。
14、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15、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16、年,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后来《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领导人有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主要内容有: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17、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李大钊、陈独秀等起到领导作用。6月初,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转移到上海。
18、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近代中国最早较为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
19、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年,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0、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这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会上确立了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21、年,孙中山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22、年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北伐中叶挺领导的独立团英勇作战,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23、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4、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会在瑞金召开,这是中国第一个红色中央政权。
25、年,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26、年从瑞金出发,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一方面军年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27、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28、中国革命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9、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使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
30、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开始。
31、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屠杀中国居民达30万人以上,史称南京大屠杀。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32、年,由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最大一次战役性胜利。
33、年由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战役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战役。
34、年9月开始,人民解放军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等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其中淮海战役规模最大。
35、张謇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民族企业家之一,他主张“实业救国”。
36、年开办的京师大学堂是当时全国的最高学府。詹天佑主持建成了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铁路——京张铁路。
37、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对后来的洋务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38、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二、问答题:
1、洋务运动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答:(1)、内容: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是洋务派开办的第一个兵工厂,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军工企业。);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建立海军;培养人才,创办新式学校,派人出国留学深造。
(2)、影响: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历史意义: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由于资产阶级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是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远闪耀着光芒。
初二下册
一、填空题:
1、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选举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至此,全国领土基本得到解放。
3、年到年的抗美援朝战争,彭德怀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其中涌现了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
4、年中国共产党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
5、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7、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出现的错误。
8、王进喜被称为“铁人”,邓稼先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焦裕禄被称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他们被誉为是“共和国的脊梁”。
9、从年到年的十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0、从年到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给整个民族造成严重的灾难。
11、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12、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3、年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臵经济特区,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14、我国经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是国营企业。
15、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
16、年,周恩来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指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成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17、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8、新中国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19、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年中葡签署关于澳门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0、第一位访华的美国总统是尼克松。年中美正式建交。在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是台湾问题。
21、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年我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这标志着我国跨入了世界核先进国家的行列。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我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的大国之列。
22、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的方法合成牛胰岛素。
23、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4、实行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
25、年,中国重返奥运会。年许海锋获得第一枚奥运金牌。
二、问答题: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是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2)、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内外压迫者对中国的统治和国家混乱局面,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3)、中华民族将屹立于世界之林。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
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答: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总结了建国以来的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全面纠正了“文革”中的“左倾”错误,作出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严肃党纪。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3、比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