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罗嘉玲
审核:吕贻莉彭颖贤
百年党史熠熠生辉,一颗红心代代相传。年11月29日,广州市海珠区文物博物管理中心副研究馆员、邓世昌纪念馆(海珠博物馆)馆长潘剑芬博士走进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小学,给队员们带来题为《邓世昌与致远舰》的党史主题讲座。
潘博士为同学们进行讲座《邓世昌与致远舰》
讲座中,潘剑芬博士介绍了邓世昌的求学、从军的历程,并通过史料、馆藏文物及致远舰水下考古成果,深情讲述了邓世昌以身殉国的悲壮历史。同学们听得全神贯注、津津有味。潘博士通过讲述邓世昌与致远舰的故事,激励队员们不忘国耻、以史为鉴,让爱国主义精神扎根在队员们的心田。
潘博士与同学们交流互动
讲座中的问答环节让会场气氛瞬间活跃起来。“邓世昌出生于我们广州的那个地方呀?”“看这图片中的物件是什么呢?”……队员们纷纷抢答,活跃氛围的同时也加深了队员们对邓世昌及致远舰的认识,让队员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党史,感受红色文化,深植红色基因,让邓世昌的爱国精神薪火相传。
队员们认真聆听讲座并记录学习记录
队员们纷纷写下活动感言:
今天上午,我上了一节关于民族英雄邓世昌的队课,感受颇深。这节课主要讲了邓世昌的身世、关于接舰、战斗和致远舰的文物考古的知识。
邓世昌小时候上私塾,学传统的四书五经。后来,又进入教会学校学习算数、英文,上大学时还学会了法文,邓世昌不仅精通文理科,而且会说英法两门语言,真是个大才子。他还突破传统到教会学习,敢于创新的品质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接舰时,他机智地解决了一些战舰的技术问题,聪明才智令人佩服。战斗时,看到旗舰“定远号”被日军围攻后指挥“致远号”冲出队形,引开日军。虽然“致远号”前进速度快,但很容易被炸穿。“致远号”被炸得遍体鳞伤,战士们也纷纷负伤。此时,“致远号”的弹药已经用尽,邓世昌决定冲向日军,“致远号”在半途中爆炸,全体战士长眠海底,壮烈殉国。邓世昌勇敢、不畏牺牲的情神令人感动!
——黄韵怡
这节队课主要讲了民族英雄邓世昌伟大事迹和求学之路。我从中了解到了伴随邓世昌后半生的致远舰。
邓世昌从小努力学习,后来去福州学习舰艇专业,每堂课都是用英语和法语来上的,这对于母语是汉语的邓世昌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但在邓世昌的刻苦努力之下他学得十分精通,后来他成为了致远舰的舰长。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保护船舰牺牲自我的精神令我十分敬佩。致远号被击中倾斜,邓世昌没有放弃,而是选择撞毁敌军战舰,这让我感受到了邓世昌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精忠报国的品质。
——孙赫煊
这节队课分为六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向我们诉说了不同的故事。民族英雄邓世昌生于广州番禺,后来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全家移居了上海。在这里,他在求是学堂学习,因为成绩优异,被派遣接舰,其中一艘就是“致远号”。后来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驾驶“致远号”奋勇战斗,最终随着致远舰一起坠入海底。
邓世昌勇于创新、不畏生死、舍身为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认真学习,抱着一颗上进的心脚踏实地地向前走,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潘安瑶
民族英雄邓世昌出生在广州番禺,后来因工作移居到上海,在上海邓世昌和欧洲人学习英文和数学。因为他既聪明又勤奋,进步极快。在他18岁时考上了福州马尾船政学堂的第一批学生,后来他成为一名驾驶员,在一次海战中壮烈牺牲。
邓世昌不畏牺牲,刻苦学习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向邓世昌一样刻苦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美好的前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郭信霆
队员们在课室认真收看直播
学党史,强信念,薪火永相传!民族英雄邓世昌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慨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位少先队员。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小学开展系列党史主题活动为少先队员厚植家国情怀,切实增强少先队员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朴素情感,激励着队员从小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做小小追梦人,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来建设者和接班人!
校领导、潘博士和队员代表合影留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