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演员,天生就是矛盾共同体——
说他不红吧,几乎每演一部新片,这个名字都会被拉出来吹一遍;
可说他已经足够红了吧,一半的观众却都在看过之后忘了这个名字。
王砚辉就是一个。
王砚辉的演技好,是公认的。
作为云南话剧院顶梁柱,有着30年舞台生涯的他早在接触电影之前,就拿遍了国内的大小话剧奖项。
而在最近广受好评的《无名之辈》里,尽管大家吹爆了任素汐、章宇、陈建斌的神仙演技,可王砚辉饰演的跑路老板还是好的出彩。
要知道他从头到尾出场不过五分钟,几个眼神就立起了一个极具说服力的人物。
上次靠几分钟秒杀一片,是在《烈日灼心》。
这部电影让邓超、张涵予、郭涛成了首个“三黄蛋影帝”,但三个人演足了一百多分钟,都没比过王砚辉最后的那句——
“日死掉了。”
《烈日灼心》里,王砚辉的戏份少到连名字都没有。
可这段两分钟的镜头,放眼整个中国影史都能排到前列,知乎上每个类似的问题绝对少不了他——
惨绝人寰地灭了别人家的门,陈述案情时却跟聊天一样冒出一句“没办法,就把他们整死掉了”,仿佛杀人比吃饭睡觉还自然,就跟憋不住尿随地撒了一样。
平静淡定的腔调里暗藏的全是对生命的漠视,似笑非笑的表情还流露出一丝得意,让人不寒而栗。
准确地说,配上昏黄的灯光,99%的观众都以为自己看的不是电影了,而是真实的刑侦录像:
后会有期:请公安干警们好好查查,我不相信演戏能演到这种境界。观众被吓得哆哆嗦嗦,王砚辉老师却只有一句“基操勿6”。
因为他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别的好演员是演谁像谁。他呢,演谁就是谁。
这叫做“纪录片式的演技”,大部分还都是法制频道的纪录片。
在电影处女秀《光荣的愤怒》里,他是恶贯满盈、鱼肉百姓、欺负良家妇女的恶霸村长熊老三。
骄横,跋扈。
《李米的猜想》里,他是人体藏毒弄丢了机票,被迫去抢劫的农民工裘火贵。
绝望,慌张。
《心花路放》里他是负责仙人跳收钱的黑社会大哥,马普一张口就是逼黄渤给自己唱“敢问路在huo方”。
凶狠,呆萌。
《追凶者也》里,他是勾结奸商的治安联防队长钱贵兴,买凶杀人还装作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
拜金,狡猾。
今年另一部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我不是药神》里,假药贩子张长林也是他。
从抬手煽动群众到小跑上场,到眼含热泪假惺惺地对着一水的病人说着神乎的假药宣言↓↓↓
由内而外真小人的油腻感,只要一个眼神就可以完美诠释。
你看,王砚辉每一部戏都坏的深入人心,每一部又都坏的完全不一样。
正如他自己说的,尽管自己演的都是打酱油的配角,可每一滴酱油都很新鲜。多变到看《无名之辈》的时候,大家都认不出来——
什么!这是假药贩子张院士?
久而久之,王砚辉老师便成了“一部戏值不值得看”的试金石,因为他的脸就值一颗星。
每出一部新剧,也都有无数被他演技折服的赞叹,立起一个又一个“终于要火了”的flag。
可结果呢?
这么多年了,王砚辉还只停留在了“被认识”的阶段。
一旦走出电影院,你便很难想起王砚辉的长相,甚至写不对这位大叔的名字。
毕竟,一个没人能否认的残忍事实是——
演员能不能红,和演技有关系,但是没必然关系。
放眼娱乐圈,任何红起来的演员除了实力,都至少具备漂亮长相、时代机遇、家世背景其中的一个因素。
放眼和王砚辉老师同一年龄段、能够当主角的“帅大叔”们,陈道明、吴秀波、黄磊们,颜值粉都有一大堆;再不济也要是黄渤那种丑到让人记住的,因为只有特别,才能成为明星。
可王砚辉的长相实在是太普通了,普通到偶尔上个真人秀,憨厚而真诚的样子都跟你爸在家里吃面条一样。
因为没有记忆点的五官,他曾被错认成过无数人,在脸盲症晚期的观众眼里分分钟就要去和郭德纲说相声。
观众尊敬他,可大多认不出他,这也让他很难被资本眷顾。就算演技再好,也当不上男主角。
也正因如此,很多人会把实力派的不红归于娱乐圈的劣币驱逐良币。
一位豆瓣网友
深海曾把王砚辉比作“中国金伦奭”。同样是岁月沉淀的年纪,同样是不引人注目的外形,同样是经常演失意的灰色人物。
韩国影帝级别的金伦奭就有主角演,《黄海》、《追击者》这种现实犯罪题材的名作都第一个来找他,主演的《盗贼同盟》还创下了票房记录。
反倒是演技并不逊色的王砚辉,至今连男三号就很难挤进去。
这背后有畸形的资本环境在作怪,也有传统审美、流行的电影题材不同的影响。
可很多影迷还是为王砚辉的不红惋惜,自发请愿让他演一回男主;
也有人建议他,如果好好健身,脸上浮肿去掉一些,增加点儿曝光率,完全可以朝着人气帅大叔的方向发展发展。
反观王砚辉自己,倒是最不在乎的那个。
因为年轻时候的他,也不是没有努力想“红”过。
二十几岁去北京电影学员进修,被无数导演邀请,但北漂了几年就受不了了,觉得失去了自己。
十年前,凭借《光荣的愤怒》拿下华语传媒大奖最佳男配角的时候,也曾萌生过“再争取争取”的想法。
但当他被冲着冯小刚、许鞍华、陈冲、段奕宏冲过来的镁光灯晾在一旁,看到自己的名字只在获奖网页里最小的一个角落的时候↓↓↓
他便回了云南,那个他最熟悉又舒服的环境。
人虽不在江湖,但江湖上却处处是他的传说。就像导演曹保平所说,很多角色都是非王砚辉老师不可,需要时就要去云南请他。
合作过《李米的猜想》的头号迷妹周迅,还专门请他上《表演者言》谈论演戏之道:
“他太厉害了,这个跟是不是有名无关,我被他完全地带入到那个故事里面。”
周迅回忆,曾有导演让自己演一个市井里的小人物,可自己已经离开那样的生活太遥远了,因此想要演出“平凡”反而是最难演的。
可王砚辉不一样。
他生活在昆明,拍完戏就回家回归正常人,每天都在听到、看到最真的平凡人,演的自然也就最传神——
“火不火我不管,一定要有好作品,电影好看演得舒服,过程完了以后不管了。”
你看,不火是他的不幸,却又是最大的幸运。
我们见过太多演员,因为偶像包袱太重而不能很好地融入角色;也见过太多演员,因为曝光率太高而让观众容易出戏。
最典型的就是演什么都像在录跑男的邓超,明明已经是年纪30+演员里的第一梯队。
可在任何电影里一张口,仿佛就要脱口而出“Weare伐木累”,心疼精湛的演技就这样忽视。
当然,中国影坛需要有人红。
他们可以撑起娱乐圈里的基本生态,吸引资本的投入,吸引票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