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盐阜大众报
□盐城市鹿鸣路初级中学初一(1)班韩沐锦
多年以后,我还会记起在盐城黄海边,那海的心扉在向我敞开。
波浪翻卷,白色的浪尖涌上滩涂,又化成细流没入大海。仿若一条生生不息的血液循环线,不停地舒张和收缩。鸥鹭出没于滩涂绵润的湿泥上,重复着简单的啄食动作,像是在望着极远极远的近处,又像是在望着极近极近的远处。鱼虾小蟹灵巧地活动于泥沼般的水里,尽情地生长繁衍。一片海养育一方人,也平衡了一方物竞天择的食物链。
令人心醉的是那一大片一大片的碱蓬,秋来便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红,火烧似的,在碧蓝的海边流淌着、翻滚着、燃烧着、欢笑着、腾跃着,烧红了半边窎远的天。另外半边则是蔚蓝与泥黄渐变色的海,黄色的沙土在滩涂上被海浪冲刷成一条条纤细但柔韧的脉络,源源不断地流淌着生命的源泉。
这些,都是黄海的心扉。
60年前,也是在滩涂上,一队18人的林工,顶着咸的海风,挥铲——盐屑四溅,黄海之滨的这块土地迎来了绿色新生。盐碱地咸而板结,暴虐的海风张狂地舞着,像是在放声嘲笑这些自不量力的人类,但他们只以坚毅瘦削的脊梁来回答恶劣的环境。吃的米饭中满含沙砾,奇大的蚊虫吸噬着鲜血,海风对他们低语:你无法抵御风暴。他们低声回应:我就是风暴!
硬脆的土被狠狠掘开,铁铲把上的木刺深深地扎入了他们的手心,鲜血融入土壤,划破了亘古地层中的动脉。他们先种下一些耐盐的植物来改善土壤环境,待碱性的土壤稍有优化后,他们又种下一些成活率高的树种……更多的林工、知青来到这里,他们前仆后继,不知疲倦地为了自然流淌着汗水,一干六十年。
六十年!就好像一朝一夕。白天,阳光想烤干肥沃的土壤,却被黄海森林茂密的树叶打碎,只好懒洋洋地透过枝丫密叶间的缝隙,散射进林间幽阒的小路;深夜,层层密林中却透出十几点暖色调的光,那是游人居住的小木屋,显露出几分家的味道。所有的这些迷人景色,丝毫看不出昔日环境的严苛残酷。
他们,也是黄海的心扉。
我在林中走,翻卷的绿浪便包裹着我,像是在温柔的海中游泳,周身暖融融的,一根枝丫、一片树叶,都能让你醉心其中。我停下脚步,身前卧着一株倒折的水杉苗,轻轻地扶起,捡来一些枯枝固定,水杉轻捷地舞动着。我饮下这醉人的空气,感受树木的清香滚过咽喉,沿着十八勇士走过的路继续前行。
怀着对自然的热爱走下去,你就能走得很远。直到——你看到了黄海的心扉。